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串门

(2025-09-08 08:42:34)

串门

 

以前的农村,一个村落里的人晚上有串门的习惯,特别是农闲时节。记得我小时候总是跟着父亲去串门,人家还给了我一个“雅号”叫“跟屁虫”。我自己是不知道跟着父亲去串门时有什么表现。等我长大了,参加劳动了,那个叫王爱林的第二任队长总对我说笑,说:“你小时候,就是一个跟屁虫,跟你爷跟到一脚不松。大人吃茶聊天,你站在边上,啥人讲话就朝啥人看。”我们孟氏族人管父亲叫“爷”或“爷爷”。还有的说:“茶还没吃够,你就嚷着拉着你爷,回去弟!回去弟!”

哈哈,原来小时候我还是这样的。

不过现在还记得那时有些吃茶的情景。

我们是五队,串门吃茶去得最多的家主要是队长家和我家。

那时的生产队长是由社员大会选的,我们生产队从建立到解散成为村民小组,由两个人任过队长,第一任队长叫王寿荣,属识字的,但识得不多,在我家的西面,他在互组时做组长,初级社、高级社时也担任过职务。后来高级社转为大队,高级社下面的组转为生产队,他任队长,这个人做事干练。第二任是王爱林,不识字,人长得比较高,人称“长脚”,他做事非常公正,不贪便宜,大家都很相信他。

那时队里一些农活,一般都是晚上安排,所以大家吃好饭就会去队长家里听消息。慢慢地就形成了串门的习惯了。当然去队长家串门的一般都是男人。

吃好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队长家里,先来的围着八仙桌坐,称为上台上桌,后来的,搬条长凳坐在灶头边、碗橱旁。队长的老婆会烧些开水,泡上一茶壶红茶,从碗橱里拿出几只小碗,放在八仙桌上,坐在八仙桌边的,会自动地倒上一碗茶喝,远的呢,有人会问:“谁谁谁,茶要不?”回答“要的”,就帮倒上一碗递过去,喝完了随手将碗放到灶头上。大家边喝茶,边聊天,有时也会商量着一下天的农活。抽烟的,会轮流着给大家分上一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有的来了,稍坐一会儿就走了,主要是来打听一下明天农活消息,像我们都叫他阿珍公公的就是这样一位。有的坐的时间会长一些,既喝茶又聊天。

我家也经常来串门的,因为我妈是妇女队长,不过来我家记忆中好像都是事前约好的。所以吃好晚饭,妈就把镬子里吃剩的饭盛掉,把镬子荡干净,把水烧开,装入竹壳的热水瓶里,等串门的来。来的人多,八仙桌边的四条长凳坐不下,就在靠西墙边放上几条长凳,后来的就坐那儿。串门的走了,八仙桌上留下了一摊的茶碗,妈又得劳碌一番。

大家在一起串串门,聊聊天,有事可以商量,有矛盾可以化解,挺有人情味的一种互动方式。

我这父亲的“跟屁虫”,倒是跟出了好事。这事发生在哪一年记不太清了,好像在十来岁的时候,记得有一次,跟着父亲去王寿荣队长家串门,因为是在冬天,晚上有些冷,所以还没到他们要散的时候,我就吵着要回家了,父亲拗不过我,就带着我回了。我们走到我家西边的沟槽时,看到我家西面的邻居家的房柱子烧着了,火光亮亮的,火正在向上烧。父亲看到后,丢下我返了回去,去叫在队长家喝茶的人来救火。很快,他们就来了,火也很快就被浇灭了,因为只有一根柱子烧着,面积不大。那根柱子从下往上被烧掉了约50公分。

第二天,弄明白了邻居家起火的原因,原来是从灶里扒出来的灰放在竹畚箕了,那不是死灰还有热能,慢慢地把竹畚箕焐着了。而这畚箕刚好靠在柱子上,畚箕的火引燃了柱子。也蛮危险的,如果不发现,冬天的人睡得又沉,火就会往上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串门也蛮有意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