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生产队八

(2025-09-09 08:41:10)

我们的生产队  

 

我们生产队的年轻人,大都是很正常、很传统的婚姻。所谓正常就是都是有媒人介绍,父母作主结合而成的婚姻,虽然两户是调换亲的,程序也是这样。所谓调换亲就是用姐姐或妹妹换取对方的姑娘。一户是我隔边的邻居,王姓。一户在埭的最东面,也是王姓。这两户有其自身的缺陷。

先说我隔边的邻居,其父亲我们叫他阿大,而且有一个不太好听的绰号叫作“哭鬼阿大”,听与他同辈人说,当时他被日本鬼子捉去看铁路,吓得哇哇大哭,所以就叫他这绰号了,他的老婆听说在旧社会是给后港的沈姓地主做丫头的。所以这家人家条件相对比较苦,而且那个阿大还有一个身份,叫作坏分子,名声不太好,那是属“五类分子”之一。他养了四个孩子,阿大、阿三是儿子,阿二、阿四是女儿。大儿子是一个背有残疾的人,人称“驼子阿大”,到了婚嫁的时候,经媒人介绍娶了一个智力有些不正常的姑娘作老婆,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的智力也有些像他的娘。二儿子比我小四岁,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先是媒人帮介绍了一位姑娘,那儿子不知为何觉得那姑娘不好,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不要了,后来,他父母就用大女儿给他换了一个。对方是因为父亲早亡,母亲拖着兄妹四人家境比较艰困,所以大儿子的婚姻被耽误了下来,只得用女儿为大儿子换取一位媳妇。于是两家就在媒人的撮合下成就了两对儿女的婚姻。婚后,都生了两个女儿。只是两家的关系不怎么样,主要是因为媳妇对婆婆的态度,一家对婆婆不好,另一家也效仿。

再说东边的王家。这家人家是因为比较穷,夫妻两人,丈夫长年患哮喘病,干不了重的农活,挣不了一等一的工分。生了六个小孩,其中两个夭折。阿三、阿六是儿子,阿二、阿四是姑娘。阿二,正常出嫁,嫁到了杨溪,生了两个女儿,一个讨了女婿,办起了纺织厂,一个出嫁,小家庭过年也很不错。阿三到了该结婚的时候,因为条件问题,找对象十分困难。她姐姐家隔边也有一户人家,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儿子找对象也有困难,于是在姐姐的撮合下,两家调换亲,成就了两家的婚姻。婚后,都生了一个儿子。我们埭上这家的儿子还不到上学年龄,因为家庭承包了,大人们种田休息也不回家,所以他去为在田里劳作的父母送点心,在过桥时不慎落入鲍甸港里,等在田里干活的大人们闻讯赶来救时,小孩早已不行了。后来就领养了一个女儿,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现在他们两家的下下代,我邻居的孙女在读六年级,东边的孙子已在读初三了。生活静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串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