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生产队四

(2025-08-26 15:01:42)

我们的生产队  

 

那时的家庭副业主要是养猪。鸡、鸭难得有人家养,养也就是一二只,而且要拦好。因为门前都是自留地,地上种着菜之类的作物,特别是鸡如果没关好,它就会走到菜地里去啄,容易引发邻居间的矛盾,还有,队里的稻谷也要晒在场上,鸡鸭也会去啄来吃,所以干脆大家都不养。

养猪倒是有传统的,猪灰是种田人家的宝贝,上好的农家肥。解放前,家景稍微好一点人家都有猪圈,我们埭上除了几户贫农没有外其余人家都有。解放后,提倡猪多肥多,肥多粮多,鼓励农民养猪,所以家家都造了猪圈,大都数人家养肉猪,也有几户既养肉猪,也养母猪。

我家,开始就是只养肉猪,因为养猪要花更多的时间料理,肉猪就比较简单,只要用热水将饲料搅拌一下,倒入猪槽就行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干脆用生水拌饲料,直接喂猪吃,叫作喂“生饲料”。一年能养二至三头肉猪。20世纪70年代开始,也养起了母猪,养了母猪就不能再养肉猪了,因为我们猪圈只有一个,小猪独立过生活时,还要将猪圏一拦为二,一边是母猪,一边是小猪。后来为了增加收入,母亲想了个办法,先将猪圈用猪拦槛一拦为二,一边养母猪,一边养肉猪,再将猪圈的走廊也利用了起来,等小猪独立时就关到走廊上。这样肉猪是可以养了,可问题不少,拦在猪圈中的竹栅总要被母猪肉猪拱掉或栅被拱断,母猪肉猪窜到一起打架是常有的事。

   我们队里养猪养得最好、最多是的有两家,一家叫孟阿金,一家叫孟企来。孟阿金是养猪好手,解放前是贩小猪的,家里有两个猪圈,后来又造了一个,所以他们是既养母猪又养肉猪,最多时母猪养了三头。孟企来母猪也养了两只,但按埭上人的俗说叫作“小鸡拉屎伍及背”。为了让小猪有得吃,长得快,他将口粮当饲料烧成饭喂猪,自己的三个女儿吃的倒是粥。

    队里也造有畜牧场,两个老年人做饲养员,养了两头母猪,繁育的小猪除了 牧场自养外,多余的卖给队里的农户。主要养肉猪,除了出售给公社食品站外,农忙季节、春节,宰杀几头分给社员。猪饲料一从粮站卖,卖些青糠、混合糠、豆饼等。那时农忙时社员的口粮是生产队去粮食加工厂轧好米分给社员的,那谷糠就留给了生产队的畜牧场,再加上养在河里的湖羊草,切碎了拌在饲料里一起喂猪吃。还有生产队种的胡花草、蕃薯藤、小蕃薯、南瓜、菜叶等,都是猪的饲料。然而那时猪吃得最多的饲料是将稻柴轧成的糠,叫作柴糠,喂的时候,柴糠里再混一些好的饲料。这种糠只能让猪吃饱,长膘却很少。所以那时的猪肉都不太肥。这倒好,这肉吃起来倒有个特别的香味。现在吃不到那样的猪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