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生产队三

(2025-08-25 14:07:40)

我们的生产队   

 

那时的埭上人,大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田里干活,分农忙与农闲。农忙有夏收夏种,抢收抢种(俗称双抢),秋收冬种。初夏开始夏收夏种,收起大麦油菜,种下早稻,还要养蚕。盛夏开始“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季节不等人,不种八月(立秋)田。霜降过后收割晚稻,播种大麦、蚕豆,栽种油菜。农闲,其实也不闲,开春为春花作物培土抄沟,积土杂肥;夏收夏种、抢收抢种后,耘田除草,施肥除虫,积肥,斫枯草、做坯。秋收冬种后,轧稻、浇菜、浇麦、罱河泥搞小塘泥、搞草泥。小孩呢,学龄儿童在大队学校上学读书,学校就在徐家港大队驻地边,从我们埭上走过去大约10分钟时间,很方便。早晨孩子们背着母亲做的布书包,约好一道去学校,高年级的照顾低年级的。放学时,学校里按生产队给学生排队,这样利于路上相互照顾。学校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回到家后,大家在一起做作业。年轻人除了干活,到了晚上就打听放电影的消息,一旦有,只要摇船约40分钟的范围内都会摇船过去看。所以周边的三联、西湖、东风、杨溪、油车港、栖真,甚至是天凝都去过。如果生病了,小毛病就让在大队里看,勤丰大队有三个赤脚医生,两个是看病的,一个是为妇女分娩接生的。这两个赤脚医生的本事真是不错,一般的毛病都会诊和治疗。特别是那个叫王祥生的,诊病更是正确率高达百分之百,从未出现过误诊,大家对他很放心。双抢大忙季节他们还会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医疗,送医送药到田头。

夏天吃晚饭时,家家都把桌子搬到场上,再搭上一个门台,吃好晚饭女人就在门台上乘凉休息。男人,拿只茶杯,拿把蒲扇,到桥上乘凉聊天。小孩们则早早地就在桥上抢占了地形,放上席子,吃好晚饭来到桥上躺在席子上边乘凉边数着天上的星星。到了冬季,清闲的时候,妇女们边织毛衣,纳鞋底,边晒太阳,称为蒲热焐。年轻人到公场上做滚铜板、抢四角等游戏,小孩子做打陀螺、造房子、打弹珠等游戏。

当时埭上的人不但心齐,而且还很和谐。相互帮助是平常事,而且不用什么报答。记得我在七岁还是八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当时流行的脑膜炎,母亲先是带我到栖真寺看,那时栖真有一个蒋医生看儿科是相当有本事的,他是我们徐家港沈家媳妇,埭上人都认得她。她给我看后,对我妈说她治不了,要我妈马上送嘉兴,晚了恐出事。当时还没有挂桨船,去嘉兴只能摇船去。听说我的病蛮严重,要送嘉兴去看,我们队里那个叫爱林的年轻人,就叫了几个年轻人,选了一条最好摇的船,和我父母一起将我送到嘉兴二院。好在送得及时,我没有留下后遗症。当时得脑炎留下后遗症的还是不少的。

当时埭上人家造房子,大工,即泥水师傅、木匠师傅是本家请的,小工都是埭上人相帮的。一埭房子造了一个星期甚至更长,大家就轮流着帮忙,今天我去,明天你去,不用付钱,管饭就行。哪家要做粉食了,女人们都去帮忙。这种好风气延续到家庭联产承包之初,那时虽是各家各种,但哪家种得晚了,先种好的也会去帮一下。现在除了红白事,氏族里有相帮之外,其他的相帮都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