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真好
(2025-07-11 09:14:20)
年
年轻真好,什么都不怕,老古话叫作“水里去得,火里去得”。
记得年轻时还真是这样。
我们生产队有一只池塘,位于港南荷花汇,在钳力圩与小圩之间,这片水域东面弯弯的向钳力圩凹,所以称为汇。原本是去马家荡的一条小河的一部分,队里为了给社员过年增加年货,把南北两面的出入口填断,成了一只池塘,面积约1亩。
那年月,开春的时候买来鱼苗放入池中,也不怎么管理,也不喂鱼食,主要让这些鱼自己生长,平时有好心的社员收工时顺便割些嫩草扔入池中,到了年底居然也会有大大小小几百斤的收获。
一般情况下,从池中捕鱼用网。如果第二年开春要将池底淤泥挖一下,冬天捕的时候需要干池。所谓干池,就是先用网将鱼捕一遍,再将水抽干,将池中所有的鱼全捉掉。拉网捕剩下的鱼,干池时只得靠人下到池里,一条条用手捉。冬季,能下到淤泥里去捉鱼的,只有年轻人才能为。
我20岁那年,临近年底队里决定干池,来年开春将池里淤泥挑到桑树地里肥地。于是用网将鱼拉一遍之后,在坝处排上电动抽水泵,将水抽了三天三夜,池底终于露面。
池底的特点非常明显,靠钳力圩湾的地方是一个平的斜坡,原来摇船的水路处既低还留有洼坑,那些鱼就躲在那积水的坑洼里。
队长前一天就吩咐队里的年轻人,明天下到池里去捉漏网之鱼。那时的年轻人,集体意识很强,一切行动听队长指挥!我正当年轻,是下池捉鱼的当然一员。
水抽干前两天正赶上大雪纷飞,抽干那天,刚好放晴,但天气相当寒冷,雪还没完全融掉,在太阳下泛着寒光,池底没水地方的淤泥结得像蜂窝,有水的地方积了一层冰,冰面反射着白白的冷光。人们说下雪天不冷,融雪天倒冷,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融雪需要吸收热量,散发出冷气,所以尽管有太阳,体感依然是冷的。
等太阳升到半高的时候,我们几个年轻人来到池边,随之而来的是看热闹的小孩、提供服务的队里干部和关心我们的社员。大家说:“天这么冷,你们吃得消吗?”
我们中有人戏笑着说:“年轻人嘛,落到水里会‘哧’!水就发烫了。”
池边,早有人用硬柴点燃了火堆,有人准备了热水姜茶,还有的搬来了成捆的稻柴。队长对我们说:“你们下到池里,如果冷得吃不消了马上上来。”
队长话音刚落,我们几个马上脱下长裤,穿着短裤,踩着池滩寒冷刺骨的淤泥,踩碎积着的冰,听着咔咔的冰的断裂声下到池里。虽有寒意袭身,但都被热火的年轻身体所化解。在淤泥和冰里跋涉前行,边涉、边推菱桶、边用手捉鱼。那鱼也不是很听话,不会乖乖就范,手一碰,有的扭动身体游向前方,有的甩动尾巴搅得泥水往人的脸上泼;黑鱼、甲鱼之类的,藏在淤泥里需要手伸进冰冷的泥中才能摸出。池埂上穿着厚厚棉衣的社员,看着我们几个在结冰的池底艰难地跋涉着为大家捞鱼,有的喊:“冷嘛就上来!”有的喊:“小鱼剩点也没关系的!”有的喊:“小心陷进去!”有的赞许说:“这种活只有年轻人做了!”
在冰冷的池中时间长了,手指有些红肿麻木,滑遛的鱼更不容易捉;腿脚也开始麻木了,特别是与冰接触处,那皮肤与肉产生了锥心的刺痛,于是就爬上岸,到火堆旁烤烤火,吃点姜茶,缓和了继续下池。
几轮的上下,几轮的火烤,到太阳升到头顶,池中的鱼基本上都进到了菱桶里,大家才全部上岸。在冬天的太阳底下,在火堆旁,在用草帘围好的棚内,洗涮换衣。听着大伙儿的赞美:“这几个年轻人真厉害!”寒意顿消九天外!
现在,快近70了,适应气候的能力越来越弱了。老婆总是要说我:“热么第一个,热还没有热么,就热死热死了!冷么也是第一个,人家还穿着短袖,你么就要穿外套了!”
咳!有什么办法!新陈代谢使然,只能面对夕阳感叹——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