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梅村
(2025-07-17 08:22:00)南梅村
没有去过南梅村,但早有耳闻。今天去了,是区政协五届文史研究员例行活动。但错过了该村最具特色的“梅”风景最佳时节。“梅”谢了。
南梅村,是王店镇的一个行政村,而以梅花而著名的自然村为南梅里自然村,从村里的小庙名得知,还可能叫“蒋庄”,因为那庙名“蒋庄”。
错过了梅花就是错过了风景。
我知道,王店古称梅里,是因为1000多年前,后晋天福年间,嘉兴镇遏使王逵在梅溪以南王家兜植梅百亩并隐居,但南梅不知是不是就是他的隐居地?我不甚 了解,于是上网搜查:南梅村有保存完好的王家千年古井、百年榉树,也有五代后晋王逵的隐居地和明清时期蒋薰的退隐之所蒋庄等历史遗迹。
看来,南梅还正是与王逵有关,他植梅隐居之处就在这里。
有历史积淀,就有文化底蕴。有了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乡村,文旅融合才有可能。现在有太多的新造村景,一时新鲜,长久无力。因为它缺少根与脉,源与流。
可惜的是,今天没有去王逵的隐居地和蒋薰的退隐之所蒋庄,只在已谢了花的梅园曲径上,河边小路上,新造的景观桥上,走了走,看了看。没有给人留下很清晰的,富有特色的记忆,也未能感悟到南梅村的文化底蕴,因为现在开发的乡村大同小异:小河、小桥、小村庄,河是原来的,桥是新造的,村庄是修缮过的。
倒是在一个农户家里看到了许多他从别处收来的石头,这些石头到也有趣,有长的,有圆的;有板状的,有凳状的;有镂空的,有实在的;有花纹的,有平板的;有大的,有小的。从风蚀程度可以知道那些石头已经经过了不短的历史长河,因为有一块长石,好像是大户人家的阶檐石,上面留存有等距离的石穴,犹如冰川地貌中的石潭一般,只是面积相当小,一个伸开的手掌就能将其遮盖住。据主要说是被雨滴滴的,也就是成语“水滴石穿”的样子,我用手跨量了一下两个石穴之间的距离,还真与瓦片的宽度差不多。那石穴的深度估摸着有近10公分,这么深的穴被雨滴滴出来的,你说有多长时间了?
这家农户的主人好像是从外地来的,租的房子是二层楼房,那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造的那种风格,不过被主人修饰得倒是蛮有味道。临河坐北朝南,北面靠河边有一小房子,与楼房紧连,是正屋的披间,原来应该是烧饭的灶间,现在这烧饭功能不再有了,朝东的小门处爬满了绿绿的爬山虎,有种唐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趣。东面种着一排杜竹,疏疏的,与正屋一起隔出一块小园落,园落面积10来个平方,除了陈放着供人欣赏的有味的石头。还种着几棵小树,名也叫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