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休生活
(2025-03-28 16:35:03)我的退休生活
在教育这块园地里耕耘了39个年头,2017年准时退休。从学校退了休,离开了用来教学的书,踏进了一个新的单位,与另一种书结了缘,这书被称为方志。一干就是8个年头。
退休前几年,镇里在编镇志,这志是秀洲区首部镇志,其他乡镇的领导还没想到的时候我们镇的领导不单想到了,而且行动了。 成立了镇 志办公室,聘请了三位退休的老同志,两位是我的同事,一位是从镇领导岗位上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收集好材料准备撰写初稿的时候,其中一位生病了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正在他们再找人的时候,我从校级领导岗位退居二线。有一次分管镇志编纂工作的镇领导来校调研,说起了编镇志缺人的事,我毛遂自荐,领导同意了。就这样我也加入了镇志编纂团队。2016年镇志非正式出版。
镇志编好后留在了镇文化站帮忙,一直到退休。退休时文化站本想继续留我,只是遇到了一些不同意见。站长帮我联系了区史志办,于是我就来到区史志办,参与秀洲区首部区志的编纂工作。
其实,在我来史志办之前,已经参与了区志的编纂工作了。做的是志书的前期工作:为区志提供本镇的撰写初稿;又成为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区志初稿撰写三人组成员。
来到史志办,区志已进入后期初稿的修改与统稿阶段。不过还有两大块内容没有撰写,一是大事记,一是风情民俗。领导把这两块任务交给了我。我没有过多考虑就接下了任务。当时对于大事记的要求是用“历史纪事”的形式撰写。之前已有人收集并撰写过,只是领导们觉得不甚理想。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凭自己的理解根据掌握的原始材料撰写“纪事”。用了几个月时间撰写成稿,结果没有用,不知是什么原因?领导没有说明。我只在会上说了自己辛苦而没有用,是浪费了我的智力与时间。民俗风情这一块,志书里是全用的。
再到后期统稿时,因为主编的问题,第一次统的稿专家们复审后不予认可,要求推到重来。如果还是原来的主编,肯定是完不成的。于是领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把原来高薪聘请来的主编换掉。新主编大刀阔斧地改组团队,把原来10多人的编纂队伍缩编为3人,一个主编,两个编辑。我成为其中一员。
我们三个人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我们三人在接受区志后期充稿任务时已经在编区首部年鉴了),终于完成了首部区志的统稿修改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也一次通过了出版社的复审,由中华书局成功出版。
2019年,杨溪村党总支、村委会决定编纂首部村志。我曾两度在杨溪学校任教,而且参与了区志的编纂,所以村领导请我帮助编纂村志,我欣然受命。和村里的三位老同志一起,用了两年时间,把村志编了出来。可以说是秀洲区第一本比较规范的村志。杨溪村志印刷那年,区里也开始布置村志编纂任务。2023年,随着村志的全面启动,区里要求能正式出版的尽量出版。所以我们又对村志进行修改,并请专家进行评审,再对村志作完善性修改,争取2024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2023年,镇里配合区里全面开展村志编纂工作,分管领导聘我作顾问,需要去镇里,因我还在局档案室上班走不开,局里允许我抽空去镇里,镇里同意了这样的两头做事的方式,于是又担任了镇里的村志编纂顾问,后来千金寺村志要编,村书记也聘我为主编,我又答应了,因为工作时间是自由的。2023年,区档案馆领导建议我镇领导,将镇志修改一下,正式出版。因为我们的镇志是全区第一本,但其他后来都正式出版了,所以建议我们也正式出版,领导接受了建议,就请我负责志书的修改,因为原来的主编岁数大了,力所不能及了。我又答应了,用了近一年时间修改,2024年下半年正式出版了。
我们镇当时定了10个村编纂村志,到了2025年,也就是写这篇随笔的时候,全部经过了专家评审,两本文史出版社的编辑已审阅,评价是质量比较好,其余6本正在送出版社复审,还有2本,在修改中。全区只我镇是全部完成上级规定的50%的任务,且全部正式出版。
退休编志,不亦乐乎!为后人用文字留点过去,是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