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2025-04-01 09:46:05)奇迹
我们的西隔边是六队,主要有鲍甸埭西面一部分、庙浜、凌家汇加坍桥港。户数40户左右,人数150人左右,比我们多一些。
百年古庙在他们队的位置,庙里的道士有好几位都是他们村落里的,这些道士在庙里不单学到了文化,而且学到了吹拉弹唱的本领。
那个时候的青年人比较多,大多是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像我们埭上就有20多个,六队里更多一些。不过除了少数男青年上了几年学以外,女青年大多不识字,即使上学,也最多读到初小。
那时虽然一年四季农活不断,春天给春花作物培土,夏天要夏收夏种、双抢大忙,秋天要秋收冬种;还要搞副业,养蚕、养水草、割草;还要积肥、罱河泥、挑河泥、削草皮泥、捻水草等等。但年轻人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有些是土的、俗的,如做游戏;有些是洋气的、高雅的,如看露天电影,组织文艺队搞演出。
说起搞演出,六队最厉害。1973年。他们一个队排了一本全场的锡剧《红灯记》。一直演到1975年。凡是看过他们演出的,知道他们的情况的,无不翘起大拇指点赞。
那年我舅佬阮照兴担任队长,时年25岁。他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结合本队青年人多的特点,和原来东岳庙里的道士有几个健在且在本队的优势,提议排演锡剧《红灯记》。
他的提议得到了队里年轻人的响应。于是迅速组织人员搭建演出班子。并从上海洪兴越剧团请来了沈世均作为技术指导。沈世均本也是东岳庙的道士,拉得一手好胡琴,解放后被上海洪兴越剧团请去任琴师。
主要演员有阮杏生演李玉和,顾福昌(五福)演李奶奶,王宝娜演李铁梅,顾福明(六福)演王连举,阮阿生演磨刀老人,阮照兴演鸠山。还有王阿福、王来新宝、王顺宝、王玉英等群众演员。配乐有王毛观拉京胡,陈昌观吹唢呐,徐秀奎吹笛子,顾福明(兼演员)拉二胡。
这13个演员顾福昌小学毕业,文化程度最高,王宝娜没上过学,是文盲。其余主要演员都只有初小程度。平均年龄25-26岁,最大的阮杏生28岁,最小的王宝娜22岁。
当时是白天劳动,晚上排练,排练了几个月,先在本队的工场上搭台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参加了大队的演出和公社的会演后,名气越来越大,应邀四处演出。北到南汇田乐,西到洪典上塍、南到塘汇百花,东到干窑洪溪,所到之处群众无不奔走相告。剧团利用农闲时间义务为大家演出,3年时间演出所获奖状130多份。在生产队的仓库里挂了满满一墙。
最厉害的是演李铁梅的王宝娜,她人长得不单漂亮,而且不化装也和京剧中的李铁梅几乎是一模一样。她没有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识,完完全全的一个文盲。不识字怎么办,由识字的人教一句她背一句,就这样,她硬生生地靠自己的记忆把全场台词给背了下来。没有惊人的毅力能做得到吗?
现在过去已40多年了,我们一代人记忆还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