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44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古地名知道吗

(2025-03-26 15:43:44)

这个古地名知道吗

 

泾,字典解释为“河沟”,在江南农村就是一条小河。陉,字典解释同“径”,意思是“狭窄通道”。在江南农村就是一条小路。

是小河或小路,在古代却是一个地名,叫泾或陉的地方,在那儿造的桥取名为“泾桥”或“陉桥”。而且还很有名气,因为与春秋战国时的吴越两国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与吴国,更是具有刻骨铭心之痛。那个地方大约就是现在双桥村新农港与运河交界处的一片区域,原为王江泾镇金桥村地界。

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兴起,开始争雄称霸,扰得风云迭起。地处吴越边境的槜李成为吴越相争的主战场。连年战争,在槜李这块土地上不知埋下了多少为国而亡的战士!清钮云逵《新溪棹歌》“茅荡十里草萋萋,国界桥边路欲迷。吴越鏖兵多岁月,几堆白骨尚埋泥。”就是那段历史的缩影!

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

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吴国伐楚,越军乘虚侵入吴国。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那场吴越之战,被左传记入史册,历史名为槜李之战。那场战争发生在吴越两国交界地域,相当于现在洪合镇洪合村九里港一带。那儿春秋时期荒芜人烟,杂草丛生,被称为“茅荡”或“柴荡”。

战争是这样发生的,五月,越王允常驾崩吴王阖闾为了发泄多年的怨愤,乘越国大丧之机起兵伐越。越继承者勾践,虽正举国丧,但为了越国的安危,仍率兵抵御,双方在吴越交界的槜李摆开战场。

吴国是有备而来,军阵浩大,阵势严整,勾践虽是仓促迎战,但不示弱。战争开始他先用强攻法,即命令敢死队拼命冲锋,因寡不敌众,被吴军擒获。于是勾践再次组织敢死队冲锋,那些敢死队员虽然个个英勇,但还是未能冲破吴军军阵,经果又被吴军一一擒获,而吴军阵势仍然岿然不动。勾践见二次冲锋不能成功,改变战法,用诱敌法,派假装犯了军法的士兵,排成三列,各拿着剑放于颈上,走到吴军阵前说:“吴、越二君交兵,臣等违犯了军令,在君的队列前面行为不果敢,不英勇。但又不敢逃避刑罚,谨敢自首而死。”于是在吴军阵前纷纷自刎而死。吴国的士兵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吴军被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打得溃不成军。越大夫灵姑浮乘机挥戈攻击吴王阖,阖闾猝不及防,脚趾被斩落,身受重伤。于是命令队伍撤退。从吴越边境的茅荡战场撤退之离槜李治所还有七里的陉,阖闾伤势加重而亡。

在《左传·定公十四年》有这样的记载:“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李七里。”万历《嘉兴府志》卷一《建置》记:吴王阖庐还,卒于泾,去李七里。阖闾,即阖庐。

槜李,在春秋时期,既是一个水果名,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名,又是一个治所名。

春秋时期,因嘉兴一带盛产槜李,且果圆色紫味美,此地就以此水果为名,名槜李乡,区域很广,吴江、昆山以南,桐乡以东,东至平湖,北到上海松江等地,均为槜李乡范围。最先的治所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据元至元《嘉禾志》和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槜李城,在城县南四十五里,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后废。”据此槜李城应该在嘉兴府城的南面,离嘉兴有45里路。这槜李城,肯定不是最早的治所所在城。

我分析最早的槜李城可能是在王江泾,春秋时王江泾那儿有个射襄城。槜李治所就设在射襄城中。《左传》记载的“吴王阖庐还,卒于泾,去李七里。”这里的“槜李”就是治所。这个“泾”就是王江泾镇原金桥村。金桥到王江泾的距离七里是相当的。

    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五《桥梁》载:“泾桥,在城北十三里,俗呼金桥。”

吴越征战时,在泾这个地方,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河上肯定建有可供军队通行的桥梁。那桥可能就是以地名取桥名。名泾桥。而泾与金在当地的方言中发音相同,人们就把它称为“金桥”,这名更有富贵之气!

    明许恂如《泾桥》诗:“泾桥蜿偃控龙湫,经水遥连笠泽流。回首阖闾遗恨处,半规新月似纯钩。”此诗也引用了槜李之战的历史故事。《王江泾镇志》载:金桥又名泾桥、陉桥,位于金桥港(新农港)与大运河的交叉口。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三孔石板古桥,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水泥桥。泾桥虽然始建年代没有文字记载,但从此诗我们可知道在明朝时就已有此桥了。

 

    一个小地方,却承载有厚重的历史!不过现在的人们知之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个人怎么啦
后一篇:我的退休生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