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米乡里话话鱼

(2024-10-24 08:32:16)

鱼米乡里话话鱼


江南水乡的嘉兴,渔猎历史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嘉兴先民已在划着、或摇着小船用鱼网捕捉了。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遗址出土了完整的木桨和形体硕大的木橹和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及水生动物的遗骸。可以推测,春暖花开时,夏日炎炎时,秋高气爽时,甚至是大雪纷飞时,我们的先民驾着原始的小船,使用着先进的鱼网捕鱼工具,在水乡的河湖港汊内撒网渔猎,满载而归,吃不完的就被晒成鱼干保存起来。

鱼不单是嘉兴古人重要的食物来源,还成就了一个传说故事,形成了一个成语。1982年版《嘉兴市地名志》“陡门”条说:成书年代在南北朝的《搜神后记》已有嘉兴陡门鱼腹藏刀的故事。《搜神后记》卷二记载:“钱塘杜子恭有秘术,尝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当即相还耳。’既而刀主行至嘉兴,有鱼跃入船中,破鱼腹得瓜刀。”

意思是:钱塘县有个人叫杜子恭,学有方士奇术。他曾经向别人借了一把瓜刀,瓜刀的主人前来索还。杜子恭说:“很快就会归还给你。”不一会儿瓜刀的主人船行之嘉兴县,一条鱼突然跃入船中。瓜刀的主人剖开鱼肚,从鱼肚里拿到了那把瓜刀。

船行之嘉兴县,即在嘉兴县的陡门。

陡门,是古代运河的一个水利设施,起平抑运河上下游的作用,那儿的水流湍急,鱼儿逆流而上时,有时会跃出水面。我的生活经历中也有过这样的机遇。炎热的夏天晚上,我们几个小年轻摇着小船到莳公荡里用力扰动河水,用竹篙拍打河面,受惊的鱼会突然窜出水面,幸运的话,就会跃入船中。那瓜刀主人的船过陡门,扰动了河水,鱼跃而入船是可信的。

这个传说故事,后形成了“鱼腹藏刀”这个成语,流传之今,也必定会流传恒久。

南宋的时候,诗人陆游去夔州任通判,途经嘉兴,在他的《入蜀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三日。黎明,至长河堰,亦小市也,鱼蟹甚富。”这里的“长河堰”即长安坝,就是现在的长安镇。那时虽然只是个“小市”,但“鱼蟹甚富”。我们能从这记载中读知,宋朝时期长安一带捕鱼捉蟹人之多,河中鱼蟹之多,不然一个小市怎么会是“鱼蟹甚富”?

在过合路的时候他又记道:“过合路,居人繁夥,卖鮓者尤众。”合路,相当于现在王江泾北至盛泽一带,那里也是鱼多捕者多,自己吃不完就晒成鱼干。一个“众”字写出了合路街市的热闹与摆摊叫卖鱼干者多。至吴江宿八尺,他又记“小舟叩舷卖鱼,颇贱。”从他简略但又真实的记载中,真切地感悟到那时的嘉兴是名符其实的“鱼乡”。

是呀,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们为了从河中更好地将不同的河鲜捕捞上来,发明了种种渔猎工具,有网形的,如扳罾、塘罾、丝网、棺材网,有钩形的,如钓钩、滚钩、麦弓,有笼形的,如弯笼、篾笼、蟹笼,有栅形的,如蟹簖、鱼簖等。也发明了各种猎取方法,有钓的,有网的,有笼的,有罩的,有扳的,有赶的,有打的,甚至直接摸的。

在长期与鱼的较量中,逐渐形成了对鱼的认知, “三月三,荡里婆婆上岸滩” “北风起,蟹脚癣”,“阵雨来前鱼泛池”“菜花鳗鲡正当时” “正月螺蛳,二月蚬”“桃花流水鳜鱼肥”等等。

人们除了在自然河道捕捞,还在河道中筑簖,围河养鱼;还将一个个小型沼泽,一片片浅水滩涂,筑埂围垦开挖成一方方池塘,进行人工养殖。逐渐形成埂上栽桑,池中养鱼的“桑基鱼塘”。位于秀洲南官荡东北岸的桃墩,内荡养殖历史悠久,明朝起已有沈氏先辈将南官荡东岸滩涂陆续开挖成池塘。据《中国实业志》记载:“解放前嘉兴的池塘养鱼集中于桃墩、鳗鲤港、鱼池汇及南门外的南湖附近等地,密集于此的鱼池共约百余。”记载中的桃墩、鳗鲤港、鱼池汇都在油车港镇境内。解放初,单桃墩及与之相连的张家甸就有大小鱼池82只,面积490亩。

20世纪80年代初,水乡嘉兴掀起了开发商品鱼基地的热潮,南官荡、南陶家荡、梅家荡等商品鱼基地相继建成。梅家荡商品鱼基地至今仍在运营,出产的青鱼名闻遐迩。

现代人,生活好了,休闲垂钓成了一种时尚。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游鱼》诗正合此境: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一次劳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