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劳动

(2024-10-21 09:49:28)

第一次劳动

 

这劳动有特定意义,即生产劳动,说通俗点就是田间劳动,再土点的就是到田里干活。文雅一些就是学着当农民。

记得那年十一岁。

那时候,是生产队集体时期,我们队是出了名的田多人少,平时劳动力还不算紧张,一旦到了双抢大忙时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就突了出来,因为那时的双抢抢收抢种的时间最多在20天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间再种下去的水稻产量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当然流行的一句话叫作“不种八月田”,这里的“八月”即农历八月。

所以只要有点劳动力的人都会出工下田干活,各尽所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这样的情景下,十一岁的我,也走进了劳动的队伍,做一名学徒。当然与我同样岁数的小姑娘我们队里有3个,她们也当起了学徒,学习拔秧,种田。我呢,母亲让我做的第一份活是“铲田塍”,方言叫“戗堤岸”。所谓“戗堤岸”就是用堤岸戗这样的工具将田塍侧面的草铲掉,使其四面光。

我第一次铲田塍,记得是在一个叫作新花汇的地方。那里的田东西走向,长约100米,田塍冬季的时候做过的,因此,田塍还比较高,草都是新长的,这样的田塍上长的草要好铲,因为泥质还有些松。如果田塍是几年没有做过的,那田塍就很板结,而且也比较低,长的草也是那种老草,我们俗称“绊经头草”,如果铲子刃不快的话,老草根就很难铲掉。

母亲吃早饭时对我说:“今天去铲田塍。”我怯生生地说:“我行吗?”

母亲说:“谁生出来就会?学学不就会了!”

吃好早饭,母亲从过路屋里拿出一把铲子,说:“你拿着,用它去铲。”

那铲子,一根长约1米的竹柄装着一把铲,像极了鲁智深的禅杖武器。

出工了,我扛着它跟着母亲来到田里。收割了稻子的田里已灌上水,牛正在犁田。

母亲说:“先戗最北面的这条,一条条往南戗。”接着先给我做了个示范,并且说:“铲子用力要一铲一铲的,泥不要戗掉太多。”再把铲子给我说:“试试看!”

我照着母亲的样子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人侧身,微弓,双手握住铲柄中部,左手握住柄的中下部,右手握住柄的中上部,用力往田塍侧面一铲。由于用力太猛,人没有站稳,掉落到了田里。母亲把我掖上来说:“用力要当心点。”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第二次铲时不那么用力了,铲子刚好把草铲掉而人又不恍悠。人是稳了,但新问题有来了,有时铲掉的泥太多了,有时又没把草铲掉。经过实践,慢慢地摸索出了门道,一是因为铲子的摆放方向不正,再用力还是过猛,就把泥铲下来了,有时因为铲子太浮于面上,草没被铲到根部。

半条田塍的实践下来,慢慢地掌握了铲田塍的诀窍。既顺利地铲掉了田塍侧面的草,又不铲掉过多的泥。劳动姿势与质量都得到了大人的认可。说:“这个小囡儿倒蛮像戗够!”

在这样的实践中,人慢慢长大,农活也一件件地学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96345的服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