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忠与竺可桢
(2024-06-20 13:59:41)张绍忠与竺可桢
张绍忠与竺可桢结识,缘起于1936年。
民国17年,即1928年,经蔡元培推荐,张绍忠到浙江大学创办物理系,并任系主任。民国24年,即1935年,因不满校长郭任远的专横独裁作风,愤而离开浙大去南开大学任教。
1936年4月,时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临危受命”,任浙大校长。将张绍忠请了回来,并任命他为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的飞机不断在轰炸杭州。11月11日,在敌机空袭下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浙江大学踏上西迁办学之路。张绍忠担任浙江大学特种教育委员会主席并负责浙大西迁之事。
浙大西迁可谓历尽艰辛,途经浙、赣、湘、桂、闽、粤、黔七省,先后落脚在浙江的天目山、建德,江西的吉安、泰和。1938年冬,迁到广西宜山,校园设在在其东门外标营内的。1939年2月 5 日,宜山遭日军飞机轰炸,浙大校园数十间房舍被炸毁,学校不得不决定再次迁移。10月16日,因浙大教务长郑宗海因病留浙东,竺可桢宣布张绍忠继任教务长一职,并兼任出版委员会主席。于是,张绍忠忍痛丢开自己心爱的专业,挑起教务的重担。得益于他的付出和努力,浙大学子在“流亡”中仍能继续学业。
1940年1月,正值隆冬,浙江大学迁往贵州,将临时校址确定在遵义和湄潭,开始了长达7年的在黔办学。
刚到遵义时,张绍忠一家居住在老城大井坎六号。每天一大清早,他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到一两千米外的位于桃源山江公祠的浙大总办事处,为校舍、教室的落实,各院系教师、课程的安排,学生注册、讲义的准备而忙碌,以确保二、三、四年级能于2月22日准时开课。
好不容易,教学秩序大体恢复正常,竺可桢校长却要去重庆受训,时间还长达近两个月。行前,将校务委托张绍忠代理,并且书写了5万元的现金支票,另立户头,交由张绍忠签字使用。
首任代理校长的张绍忠,接连召开两次行政会议(总第59次和60次),着力化解浙大与城成小学师生因江公祠校舍纠纷引发的矛盾。接着,又和理、农两院院长胡刚复、蔡邦华赶去湄潭洽勘新校址。途经一座三根圆木两根滚的小桥,明知过去十分危险,但为了抢时间,他冒险过桥,不慎落水,水势湍急,幸亏身穿一件短呢大衣,把他托起,当冲到一块石头边时,他紧紧抱着石头才幸免一死。
刚从湄潭返回遵义,得知一箱箱图书、仪器即将运达,无处安放,张绍忠又马上召开第62次行政会议,决定将总办事处移至何家巷四号,腾出江公祠作图书馆,又分别在南泉寺、柿花园、西蜀会馆、蜡光庙等处临时安置生物、农化、化工、理化、机械、土木等实验室,使教学秩序逐步走上正轨,直至竺可桢校长出差归来。
在前后4次200多天的代理校长任上,张绍忠先后主持召开了17次行政会议(经第32次校务会议决定自第70次起改称“行政谈话会”),为浙大在遵义、湄潭尽快站稳脚跟,得以生存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绍忠为浙大西迁付出甚多,竺可桢也曾感叹到:“对于内迁事,荩谋之功尤大。”
特别从宜山迁往遵义、湄潭时竺可桢与张绍忠同为校务委员会成员,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建立了深厚友谊。
浙江大学西迁湄潭,虽然物质条件极其艰苦,但是迎来了物理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段时间浙江大学物理系产出科研结论无数。
身为教务长的张绍忠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方面,他是铁面无私的“包公”。每逢考试,他都会带上几张空白布告到各考场巡视。一旦发现有人作弊,马上查出姓名,填上布告,给予处分,惩处不贷;他负责的招生工作,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宁缺毋滥,就连竺可桢校长的女儿竺梅,也因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另一方面,他又爱才惜才,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关爱有加。当他发现工学院化工系学生胡济民物理成绩特别突出,就鼓励他转学至理学院物理系,使之学业有成,留校任教,后来成为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即使是因他严格管理心生怨恨、以致偷偷把污物倒在他办公桌上的学生,他也暗中为其开脱,使其保住得来不易的学籍。
1942年抗战进入了最艰苦时期,当时美国邀请张绍忠可带全家去美国工作,但他觉得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时期,他不能走,必须在国内和同胞共同奋斗,他留了下来没有去,继续奋斗。
1946年5月竺可桢校长离开遵义以后的近三个月里,张绍忠也一如既往,积极主动地配合代理校长王国松,做好浙大东归回杭的善后事务,坚持到最后一批离开。
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终于回到杭州,迁杭州后,张绍忠、竺可桢两家同住振恒里,成为邻居。之江大学想请张绍忠去当校长,但他和浙江大学感情深厚,没有去。1947年7月28日,他终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去世了,终年51岁。1948年4月葬于杭州万松书院。
他协助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西迁”,为倡导和发扬“求是”校风,将浙江大学发展成为国内著名大学之一起了重要作用。张绍忠逝世后,竺可桢甚是惋惜,作了“十余年得助最多获益最多况离乱同舟瘴雨蛮烟当日梦,二三子成德以教达材以教叹须臾返驾只鸡斗酒故人情”的长联来悼念他。
追悼会后,浙大决定把张绍忠的照片挂在图书馆,以资纪念,表彰他对浙大的功绩。将收入积蓄捐给了家乡办了一所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