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螺蛳

(2023-06-29 08:04:40)

螺蛳

 

螺蛳,形似宝塔,色泽碧青,有三圈螺纹,门前河里很普通的一种生物,生存条件也不是太讲究,水深水浅能生,河大河小能活。

人们习惯说“正月螺蛳,二月蚬”。其实,不管什么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取来食之,是水乡人们餐桌上最便宜、最寻常的美食。

从河里到餐桌,需要从河里捞上来,传统捞螺蛳的方法,一是直接用手摸,二是用网耥。

摸螺蛳,一般在春末、夏秋季,这样的季节河水不会冰凉。农闲时节,或中午劳作休息时,邀上同村伙伴,从家里拿一只竹篮或一只小脚桶,下到河滩处手伸进河底,盲人摸象般地在淤泥里捞,摸到螺蛳洗去淤泥放入桶中。半个小时之后,如果不想摸得太多,只是一餐够吃,那就可以返家了。

摸螺蛳最好的去处是河埠头和石帮岸的底石处。螺蛳最喜欢吸附在石头上,摸时只要手从下面往上摞就可以了。如果手从上面往下摞,那螺蛳就会顺着往下掉。那儿的螺蛳比从河滩淤泥里摸来的要干净清爽。

冬季,河水凉,人无法下水,就用网来耥。这个网人们俗称耥螺蛳网,网的前面有一块平木板,装上一根长长的竹杆,人们食用,一般都是站在河岸上耥。把网从河滩边放入,再慢慢往河中推,推到竹杆没有了握的余地为至。再把网拉回,淘洗一翻后翻到于地上,拣出螺蛳。

时间在推移,时代在发展,人们摸取螺蛳的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现在有老人将蛇皮袋子拴上绳子扔入河里,蛇皮袋下沉到河底。第二天将蛇皮袋从河里拉上来,袋上就吸满了螺蛳。这样的取法既省力,又干净。

取来的螺蛳,水乡人们习惯的、传统的吃法是炒螺蛳。从河里摸来的螺蛳放入脸盆里养一下,用剪刀剪掉螺蛳屁股,洗净,锅子里放入油,加入老姜,待油温长升高,倒入螺蛳翻炒,再加入酱油和适量的水,用猛火烧。起锅时加入葱。这样的炒螺蛳用于下酒是最佳食材。

螺蛳除了食用,还可以作肥料。20世纪60年代,化肥还没有真正流行使用,种田以土杂肥为主,人们从河里耥来螺蛳,在大缸里放一段时间后,让其死掉发臭,然后施入田中作追肥。

螺蛳量大,所以耥的方法就不一样了。用船在河中间耥。一条船两个人,一人摇船,一人在船头推网。摇船的与耥的动作协调默契,一摇一推。我记忆中,这样的耥螺蛳都是村里的男人,清晨开耥,吃早饭时返回。为什么要清晨出去耥?大概与螺蛳的生活习性有关。

螺蛳还是青鱼的好食料。青鱼是我们这儿的水中特产之一,它身材浑圆,修长,颜色青色,谓之螺蛳青。被青鱼吃过的螺蛳,只剩下壳。不知青鱼是如何将螺蛳壳里肉取出来的。也真是神奇。

螺蛳常见,常吃,也有了关于吃螺蛳的习俗,叫挑青平时吃螺蛳是剪掉螺蛳屁股,而清明吃螺蛳不能剪去屁股,得用针或洗帚篾丝把肉挑出来吃,螺蛳又称青娘,是蚕的大敌,故蚕娘食螺蛳叫“挑青”。并要把螺蛳壳抛洒在瓦楞上,让螺蛳壳与瓦楞接触发出的“沙拉”“沙拉”声,赶走躲在瓦楞中的老鼠,而老鼠也是蚕宝宝的大敌。夏天,瓦楞上会生长一种俗称“瓦蛭”的会伤害蚕宝宝的毛毛虫,瓦楞上有了完好无缺的螺蛳壳,瓦蛭就会躲进去作窝,也就不会掉下来伤害蚕宝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钳力圩的变化
后一篇:扒水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