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起的新桥
(2023-05-24 07:48:45)造不起的新桥
在千金寺村章则圩的北埭与南圩丰圩的南埭之间有一条河,东西走向,人们习惯上以河的走向取名,称其为横港。横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户大户人家,其中盛氏为最。这盛氏家族不知何时衰败,港上的人都不清楚,只在传说里存在着。说是横港东首有一个荡,现在叫沉石荡,原来却叫“陈盛荡”,是以陈姓和盛姓两大家族的姓取名的,足见盛家的兴盛,财富之丰盛。
南圩丰圩四面临水,与外界没有桥连接,出门就要动船,交通极为不便。在该圩的东南汇也就是横港北岸的东端有一只庵,叫岩秀庵。南宋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浑身湿漉漉且衣衫不整然相貎堂堂的男子,请求庵内和尚收留他。和尚见他一副落魄相,问明了原因,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原来这是一位木雕师傅,在为皇宫雕刻一件屏风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出了差错。要问斩治罪,在朝为官的好友得知消息,迅速告知于他,在好友地帮助下才从临安城里逃了出来,一路向北来到了这里。
在庵内住下来后,开始还是提心吊胆,后没见官府来捉拿,也就安下了心。为了报答岩秀庵的收留之恩,他看到庵内供奉的佛像只有几尊,还有几间庵房空着,于是他建议庵内增一个罗汉堂,罗汉像由他来雕刻,在征得主持和尚的同意后,他就开始了罗汉像的雕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七十二尊罗汉佛像在他的巧手之下诞生了。罗汉堂也建了起来。自从罗汉堂建成后,来庵里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庵内的香火日盛。
为了给香客来庵提供方便,庵内出资准备在庵东面的河上造一座石桥。桥设计为有桥柱的三孔梁式结构。
他们从邻村请来了最好的石匠师傅,从山区买来了最好的石料,选定了黄道节日,打桩定址,开始桥造得很是顺利,港上的人家每天轮流着给造桥师傅们送大鱼大肉。造桥顺利又有如此待遇,师傅们心里乐滋滋的。
一高兴,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一日,晌午时分,师傅们正在桥边的工地“停班烟”,吃着村民们送来的糕点,喝着村民们送来的香茶。这时南岸一位穿着得体,体态轻盈,相貎端庄的年轻妇女,带着一个小孩,手里拎着一蓝粑粑,来到河边,她是要去娘家作客。
娘家在港北,她人在港南,没桥也没渡船可以过河,她看到造桥师傅们正在休息,港北的河边停着他们用的船。于是喊:“师傅,行行好,摆我过河吧!我要去看望我娘,我娘病了。”
师傅们看到对岸漂亮的年轻妇女,不但不帮忙摆她过河去看望生病中的娘,反而心生不端,嬉皮笑脸地对她开起了玩笑,戏弄于她,说得那妇人面红耳赤。她嘴上没有说什么,只见她从竹篮里拿出两个粑粑朝造桥的河里扔去,边扔边说:“粑粑落水顶顶沉,石龟鬼下水起不成。”说完,声色不露地沿河往西走,请港上的人摆她过河。
造桥师傅们听见姑娘的话了,也不当回事,只当她说的是气话,玩笑的话。接下去几天的造桥也是相合无事。
到了河中竖桥墩的时候,出事了。这座桥因为并不宽,师傅们的桥墩设计是下用短条石作基础,再在基础上并排竖两块长条石作为桥墩支撑桥面。在做好基础后,竖第一块长条石时,不知怎么的条石竖起放平稳,大家一松手,条石扑通一声倒入河中。
造桥的料都是算好的,桥柱石倒入河中,如果不把它弄起来,一是缺料,二是将来影响行船。所以师傅们经过商量决定派一人下水把粗麻绳结到条石上,再用盘车把它盘上岸来。
商量停当,大师傅派一个非常熟悉水性的小年轻拿着粗绳的一端下到河里。另一端岸上的人拿着。河小,小又不是很深,而且小年轻是一个很会水的人。下到河里游到河中,一个猛子扎了下去,岸的人眼盯着水面。开始时,水面上好像有些动静,慢慢地变得平静起来,岸上的屏住呼吸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那年轻人上来,大家都说:“不对,怎么那长时间也不上来?”于是拉了拉那根粗绳,绳拉不动,好像结在条石上了。那人怎么不上来呢?是不是被卡住了?大师傅决定再派个人下去看看。
这次下去更小心了,在那个人腰间拴了一根绳子,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岸上的人就把它拉上来。
第二个,小心翼翼地下到水里,扎下水中。到了该上来喘气的时间了,不见那个人浮出水面。大家开始着急起来,忙拉绳子想把它拉上岸来。可一拉绳,绳子是上来了,却不见人跟上来。一拉另一根本拉不到的绳子,也被拉上来了,同样的没有人。
这时大家知道事情不妙,忙跪倒在地,叩头求拜。
这时有人突然想起前几天那个村姑说的话来:“粑粑落水顶顶沉,石乌龟下水起不成。”这话实在是谶语,是在咒石匠一旦下到水里就会起不来。“石乌龟”即对石匠的蔑称。
由于发生了这样离奇的怪事,师傅们再也不敢在此造桥了,桥只造了一半。现在的河岸边还留有当年造桥的痕迹。
后来才知道,那是神仙吕洞宾派来试探造挢师傅心的仙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