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湾
(2022-12-14 10:15:24)池 湾
池湾,江南水乡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我们村的东南面,直线距离不过2000米。
它是我们摇船去嘉兴的必经之路。所以第一次感知池湾是在早晨去嘉兴的船上。
我们的船摇过莳公荡,穿过长长的南北向的东王港河,就过入池湾地界。出东王港进入一条与东王港成丁字形的河,摇船向西不到百米再转向南,过一座东西向的石桥进入一条更宽一点的南北向河道,在河的东岸是一个水乡小集镇,我们习惯上称它为池湾镇。
不过在我青年时,池湾的集镇已衰落了,集市没有了,只留下了水乡集镇特有的建筑——枕河房屋和廊棚。记忆中池湾集镇南北长不过200米,北部的房子没有廊棚,都是包沿砌,西墙都与石帮齐平,中间的房子面向朝河,廊棚开敞,估计原先这些廊棚是乡民赶集的市场。廊棚里面肯定是一家家的商店。但我们摇船过那里的时候,门都紧闭着,没有一点集镇商贸交易的迹象,眼感房子都好像是大户人家的,往里很进深。百米廊棚的南面是粮站,门前的河埠是用条石铺的,很长,很有气势。
听父辈们说,这儿曾经是乡政府的驻地,1950年,成立了池湾乡,乡政府就设在池湾小镇,我们村也隶属于该乡,不过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六年,1956年并入了栖真乡,乡政府驻地撤销。
池湾位于千亩荡的东北角,千亩荡古时称麟湖,在池湾一带流传着古老的“麒麟传说”,传说几千年前,道家文昌帝君骑了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口能吐火,声音如雷的麒麟座驾腾云路过,发现人间一个呈麒麟状的大湖泊,于是俯瞰湖面,灵气闪动,风景宜人,动了心,便与麒麟化作普通百姓模样,下凡来到人间,到了湖边,看到湖边远处有一个若大的小酒馆,便前去喝酒。文昌帝君以为自己是仙家,人间之酒千杯不醉。便畅怀大饮,可是没想到自己没喝醉,他的座驾麒麟却喝醉了,现了原形。文昌帝君大惊,仙凡有别,仙兽怎么能在人间喝醉现形,尽失神仙面子,文昌帝君急回天庭禀告王母娘娘。可王母娘娘闻之大怒,便下令将文昌君的麒麟贬下凡间,命它守在这湖边思过,这一守便是几千年。然仙兽麒麟给湖泊周围方圆几十里带来了瑞气,池湾一带的百姓们也沾上麒麟之光,变得人杰地灵,生活富裕安康。
这几年由于编志对池湾的历史有了些了解。池湾历史悠久,在民间有“先有池湾镇,后有栖真寺”的说法。栖真寺是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时建造的,照此推理池湾成镇已有千年。
池湾分南北,与麟溪为界,麟溪北段东西走向,南段南北走向,北段的北面为北池湾,北段的南面为南池湾,南池湾位于南段麟溪的东岸。麟溪北段的转弯处有一座石桥,名麟溪桥,麟湖转弯处朝西有一条河名怀家埭港,港上有一座石桥,名延寿桥,在麟溪南段出口处有一座石桥,叫长兴桥,三座石桥把池湾紧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池湾集镇位于麟溪两岸。
北池湾的麟溪北岸,也设有集市,小店,那儿最有名气是打铁铺,所出产的割草銡子四乡闻名。主要是锋利,乡下人叫“快”,容易把草割下。
解放前,小小的池湾镇上开有中医私人诊所四家,两家中医内科,两家中医外科,其中一位叫周渭南的医生,不单坐诊,只要村民有需要还会出诊,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的求医。
清朝末期,提倡办新学,池湾屠家的屠善生、屠善常两兄弟于1904年就办起了新式学堂,名池栖小学堂,开启了嘉北一带办新式学堂的先河。
池湾镇上历史上曾有个倪、王、莫、周、屠等名门望族,倪家位于北池湾,麟溪桥往西50米处,非常富裕,人称“倪罐子”。太平天国时遭抢劫,从此败落。空留墙门于原址。王家位于南池湾北端,麟溪桥东侧,南池湾的房子王家占了一半,人称“王半镇”。莫家位于麟溪与怀家埭港交汇处,清朝中期池湾首富。大院占地20多亩,内有大花园,小花园。周家位于南池湾长兴桥东北堍,做米业而兴旺于清道光年间。有良田千顷,楼宇半镇,跃居嘉兴府地“四大富”(池湾周氏、嘉兴城中天官牌楼郭氏、南门杨柳湾陈氏、北门姚庄路姚氏)之首。屠氏,由澉浦迁居,先居住于石匠浜,后迁至南池湾,有良田千顷,至20世纪50年代已传十四世了。这些大户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粟。
现在的池湾,镇的影子一点也没有了,成了一个自然村落。那些高门大院也只是留下了一些断垣残壁,只在散落于地的木构件上依稀能感知到当年的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