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以家国情怀?

(2025-09-04 17:39:05)

何以家国情怀?

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说,现在人们连断子绝孙都无所谓了,家的观念也越来越淡化,这会不会影响到家国情怀的文化传统的根脉呢?其实这是肯定的。

中国人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说,有志之士都奉此为圭臬。其中“齐家”的家就指家庭或家族。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没有家庭就没有家族,也就没有国家,人们对国家的认知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小家,多个家庭聚在一起,就成了大家,也就是家族,张王李赵诸多家族聚集在一起,便组合成一个国家。家与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国也会失去家,起码在中国人是这样认识的。但有时家与国也会发生冲突,出现顾此失彼、难于取舍的情况。古训告诉人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舍小家顾大家”或“舍家为国”。这是民族大义和维系身家的根系所在。

谁会想到,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打破了农耕时代故有的村落格局,人们开始向城镇迁移,农村家族体系开始解体。家庭这个从农耕社会生长出来的最小单元,会不会也面临着分解呢?我看暂时不会,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社会化的普及,家庭这个人们曾经赖以生存和繁殖之所,也将面临着改变。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原本一些只有家庭才能提供的功能,已经被社会取代。比如养老。西方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了“福利国家”这个概念,后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进入“福利国家”的行列。也因此家庭对人们来说,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或者说重要性在不断弱化。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虽然有着比之西方更加浓重的家庭观念,但面对社会服务的进步和福利待遇的提高,必然面临着与西方“福利国家”同样的问题,这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

当然,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这方面可能比之西方来得晚一些,但从自身角度看,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老化和少子化都呈现出断崖式状态,这让人有些始料不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带来宗族和家族的解体,这是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家庭这个原本农耕社会的最小单位,面临着结婚难、生育难的困境,多口之家已经变成了三口之家,将来会变成夫妻之家,或者没有了家。家的概念的内涵必然会被重新定义。

家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国呢?如果从家国情怀上来说,肯定会受到影响。至于影响到何种程度不太好说,这似乎是一个及其深奥的理论问题,就像恩格斯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样,不是我辈所能置喙的。但我想,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还会有些曲折和波动,反反复复地折腾,直到替代家的新的社会基本单元出现。

说到这里,我有些怀念家了,幻想起农耕时代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当初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时候,也有对农业社会的依依不舍,但只能是感情上的依恋,却丝毫没能阻止社会发展的脚步。现在面对势不可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人们也只能籍之乡愁了。

如果将来家不复存在,国这个人类社会的大单元,也必然面临着新的组合,形成人类社会新的群体组合形式。但重新组合的群体,一定不会以血缘、人种、皮肤来决定,而是以文化、利益和地域来组合。相同的文化、共同的利益、较近的距离的人们组合成一个新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概念和形式未必以国的形式出现,就像将来的家,未必是夫妻和子女一样。但这个群体的组合却应该同夫妻关系一样,和则相聚,不和则散。人类社会联合体将设置一个群体组合法和登记制度,来办理聚散离合的相关事宜。新的群体之间也不会发生战争,有事大家商量,形成合同文本,然后到相关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即可。

老朋友听了我的想法,哈哈大笑说:“这不就是世界大同吗?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其实我的意思是,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家和国及家国情怀,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连锁反应将不期而至,人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