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虽近犹远

(2024-08-30 17:48:21)

长安虽近犹远

晋明帝司马绍是东晋第二位皇帝,其为人忠厚聪慧,颇有胆识,虽在位仅三年,却能礼贤下士、安抚重臣,平定王敦之乱,制衡各方势力,稳定了东晋的局面。

说到司马绍的聪慧,据《世说新语》载:司马绍还是几岁幼童时,一次坐在父亲司马睿膝上。有人从长安来,父亲询问来人京城朝廷的消息,听完后潸然泪下。司马绍就问父亲为什么哭泣。父亲告知他目前的政治形势和自己东迁建邺的打算,并随口问了一句:“你认为我们距离太阳远,还是距离长安远?”司马绍为了宽慰父亲,便回答道:“太阳远。因为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却不闻有人从太阳上来。”司马睿听了很开心,第二天大宴群臣时,他将儿子的昨天的话讲给在场的群臣听,又当面问了一遍。而这一次,司马绍却回答:“太阳距离我们近”。司马睿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跟昨天说的不一样?”司马绍从容回答道:“因为我们抬头便可见到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啊!”司马睿和群臣听完,愈发觉得这孩子神奇。司马绍天生颖悟,且随机应变,由此可见 。

从这我想到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据《列子 · 汤问》载:孔子去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给人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列子又名列御寇,是老庄一派的道家人物,一向对儒家的主张嗤之以鼻,记载这个故事的本意就是给孔子来个难堪。两个小孩所说各有各的道理,在当时的条件下,自然谁也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即使睿智如孔夫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列子的意思是,既然你答不上来,又有什么资格周游列国、设坛讲学呢?当然,这是我的揣度。

长安与太阳孰近孰远的问题,司马绍给出了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说长安近、太阳远,这是父子之间的对话,意在宽慰父亲,但也是一个真实的答案。第二个答案说太阳近、长安远,是面对众臣说的,这个答案别有深意,也许司马绍并没有想到,而《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却想到了。这个答案暗含一个道理,太阳固然离得很远,人们却每天都能见到太阳;长安固然离得很近,人们却见不到长安了。这正是“衣冠南渡”后的晋人面临的残酷现实。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迁镇到建康。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了政权,得到了当地世族的拥护。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南渡,江南诸州也次第归附,东晋得以偏安。建兴五年(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北方世族南渡之后,有志者一直想北伐中原,但晋元帝司马睿被内乱所扰,难下北伐的决心,祖逖虽有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雄心,最终却壮志难酬,抑郁而终,不久晋元帝司马睿也在王敦之乱中去世。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安远近之论,正说明了东晋当时的窘境,长安虽近,其实较远,北伐成功的希望已很渺茫。史载东晋历时百年,曾五次出兵北伐,其中桓温的一次北伐已屯军长安霸上,刘裕一次北伐也以兵抵关中平原,可都功败垂成,与长安城失之交臂。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虽近犹远,看得到却得不到,这是令人惋惜的。谁会想到,司马绍的长安远近之说竟一语成谶,直到百年之后,东晋被刘宋所取代,也未能收复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说“禅让”
后一篇:瓜田李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