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风凉“博士帽”
(2024-07-03 18:54:41)

我没现场目睹过戴博士帽的莘莘学子,只是从网上看到他们戴上博士帽的摸样。恕我直言,显得怪怪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帽子是人类的一大发明。用处一是为了遮阳避寒,二是为了装饰。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既属于第二类,借此表明自己的身份。这类帽子是从四角帽演变而来,最早在教士中流行,后来成为学位套装的一部分。学士帽、硕士帽和博士帽都是正方形,不同的是流苏颜色不同,学士帽为黄色,博士帽为红色,硕士帽为深蓝黑色。对博士帽的形状有两种解释,一种说象征着书本,代表着知识;一种说因为像泥瓦匠使用的“托泥板”,故而英文的本意是托灰板的意思。这是中国人万万想不到的。
其实博士帽在中国古已有之,秦朝时朝廷的官职序列里就有博士一职,比如那个为刘邦制定朝仪的叔孙通,就是秦朝有名的博士。此人一眼就看透了秦朝即将寿终正寝,所以没等秦朝咽气便跑路了,后来在山东投靠了起兵反秦的刘邦。秦朝不仅有博士,而且有七十二个编制,上朝的时候站着一大堆。秦始皇也经常征求博士们的意见,比如秦朝统一天下之初是实行郡县制和还是分封制等等,但秦始皇却很少采纳博士们的意见,这让那些博士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秦庭的博士们戴什么帽子?从出土文物上看跟现在的博士帽相类,当然那时是官帽,现在是学帽,形虽相似,却性不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根植于美国大学的礼服体系。我一直觉得这个帽子有点不着调,跟中国人的脸型和个头不相配。比如皇帝戴的冕旒有一定道理,那就是贵重,额前的旒还起到遮挡面部的作用,让大臣们看不清皇帝的面目,更无从知晓皇帝的喜怒哀乐,增加了皇帝的神秘感。还有宋朝的官帽,帽衬上伸出长长的触角,据说那是时时警惕臣子们认真听讲,不能交头接耳,潜台词是只能听皇上的,不能拉帮结派。可后来宋朝的朋党闹得最厉害,让赵官家焦头烂额,什么改革都进行不下去,最后破败不堪,只能到江南“临安”。
我喜欢唐太宗戴的帽子——幞头,据说是从鲜卑头巾改进而成,看上去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如果过去的博士帽和现在博士博士帽都是这个样子,哪有多好!可绝对不行。如果博士们都如唐太宗,腆胸迭肚、霸气十足,成何体统?博士嘛,就应该是老老实实、中规中矩,一副老成持重、胸有成竹、满腹经纶的派头,带上这个帽子就必须正襟危坐,不能乱说乱动。可以想象,如果戴上博士帽的博士们上马奔驰、冲锋陷阵,或撒泼打滚、鸡鸣狗盗,一定会大煞风景,让人贻笑大方矣!
过去戴帽子就是定性,也就是定型,说明你就是这个德行了,今后很难改变,要改变就得来一场“革命”。革命你懂吗?那可比刮骨疗毒厉害啊!所以,戴帽子这事历来就慎重,也不容易。戴上这个帽子、一定型,你就改不过来了,起码在人们的印象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过去的博士帽,和现在的博士帽都给人一种压抑感,看上去一点也不洒脱,如果联想到过去叔孙通戴的博士帽,好像是从坟地里刨出来的古董。
每年六七月份,大学毕业生们的“封神”时刻,就会从网上看到乌压压的一片学士帽、硕士帽和博士帽,大学的领导也郑重其事地戴上博士帽,站在台上向博士帽们来一番告别演讲。我最近看了几个演讲,怎么说呢?了无新意、又长又臭,和他们脑袋上戴的博士帽一样,没有一点时代感。看来这博士帽真应该改变一下了。
我由此想到西方大法官们头上戴的假头套,这个博士帽一如假头套,都是身份的象征,权威的象征,特权的象征。现在博士还有什么特权嘛?都变成“小白菜”了,可脑袋上还保留着那顶博士帽装点门面,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实在不好看,更不实用。带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人说社会改革难,难在老百姓,其实难在知识阶层和精神贵族。
不知道这个博士帽或学士帽是哪里定制的,很可能是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作品。我不清楚每个毕业生的帽子是用后自己保存还是学校收回,如果是用后自己保存的话,那对义乌的商家可是一笔大买卖,每年要有上千万的博士帽订单,就冲这,也不能改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