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安静地生活

最近几年,我很需要安静,不仅是精神上的安静,也需要物理上的安静,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就是对噪音很敏感,稍微大一些,便无法忍受。可能是上年纪的缘故,在以前虽有感觉,却不像现在这样强烈。
安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个人都享有安静的权利。不管是什么地方,除了说唱会、音乐会、电影院、自由市场之外,安静是必须的。有很多地方和场所,都有禁止大声喧哗的警示。
人的听觉系统比人的呼吸系统更重要。听觉系统属于精神类,而呼吸系统属于物质类。谁都知道精神系统如果出了问题,比物质系统要难治得多,对耳朵的污染比对呼吸道的污染更严重。但人们似乎对此并不重视,虽然也有必要的安静提示,可制造噪音污染的人随处可见,没人管也没人问。综合执法人员对街头小贩下手狠辣,对制造噪音的人却听而不闻,可能人家的工作职责里并没有治理噪音这一项。噪音治理由哪个部门负责,应该怎么治理呢?无从得知。
中国人从来不乏制造噪音的高手,比如沿街叫卖叫买的小贩,可能是最早现代化的自由职业者了,坐着电动三轮车,放着不停播的小喇叭,优哉游哉地一路喊过来,整天围着你转悠。想到公园里清静清静吧,没想到几个五音不全的业余歌唱家,在哪扯着脖子乱喊,怪音频出;再加上几个半斤八两的乐手,手里抱个萨克斯,扭来扭去不着调地胡吹,好像人们对他们多欣赏似的。还有一些小喇叭循环播放着游园须知,好像游人是个不懂规矩的白痴。坐飞机和坐高铁总应该清净一些吧,结果遇上几个白话蛋,在那里高谈阔论,指东道西,旁若无人,肆无忌惮。还有在你跟前打手机的,一说半小时,好像在她家里一样,时而大笑不止,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扭捏作态,让你哭笑不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有人管吗?没人管,也没人问,全凭自觉,而国人自觉的程度很低。如果你表示不满,很可能被赐以老拳。
最近因熊孩子和熊家长在高铁上吵闹引发的高铁掌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继而招来人们对“互殴”和“自卫”的法律上的探讨。人们对此吵吵闹闹视而不见,却充耳必闻,由此引发的纠纷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噪音对安静的破坏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说来说去,我这些牢骚话,都是针对那些成天制造噪音和对治理噪音不作为的现象的说的。文明即是安静,这是世界级的道理,可在中国懂得这个道理的人真不多啊!
这可能是当初大干快上、热火朝天时代留下的后遗症吧。那时在人们的意识里,热闹就是革命,热闹就是积极,与之相反,安静就是反动,安静就是保守。在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沉默就等于消极,就等于反抗。及至现在的文明时期,依然有很多人喜欢热闹,仿佛只有制造出一些动静,才能证明他存在的意义。一方面人们虽然讨厌噪音,但有碍于传统认知,对这些噪音制造者缺乏制止的勇气,以致于街面上、胡同里、小区里噪音不断。哪怕是公共场所里,如高铁上、飞机上都是大呼小叫之声。
我觉得,意识问题还是其次,关键是有关部门不重视、不作为,对噪音没有列入治理的内容,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也没有主管部门,没有安静标准,没有具体的治理办法。或者这些都有,就是不执行、不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包括一个安静的和谐的环境,安静也代表着文明。我们应该像治理空气和水污染一样,治理噪音污染,净化氛围,给人们一个安静的世界。
我喜欢恬淡的生活,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安静地思想,品味人生,思考未来。但不知此生还有没有这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