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等差问题的思考

(2023-04-09 17:07:23)

关于等差问题的思考
 

我说的等差是指地位等级和贫富差距,也就是社会地位上的贵贱与经济生活上的贫富问题。等差是一个比较古老话题,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也是社会治理的难题。

国人自古就梦想着有一天能消灭贵贱与贫富的等差。两千多年前,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自古有之的等差问题提出质疑,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更明确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不仅表达老百姓对等差问题的重视,也代表着农民阶级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深植人心,已经化为人们的潜意识。

因为痛恨贵贱等级和贫富不均的缘故,人们对等差问题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愤怒。当然,我现在说的等差,并非指封建社会的公侯伯子男,也不是经济上已经划分成阶级,只是指社会层面的等级和经济上的贫富。有人说新世界政治上人人平等,没有等差了。可仔细想想,真的没有等差了吗?只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法律上没有了等差,而在政治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等差还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官本位历史,官本位文化渗透到从精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人们意识上的等差观念。这个等差观念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便成了社会人的等级与差别的标签。虽然在法律层面人人平等了,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人是不可能没有等差的,何况从客观上说,政治上和社会上也不可能没有等差。

经济上的贫富与社会地位的等差是一个道理,不管你怎样反对等级,等级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政治的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上的等差也只能说缩小了,却不能说取消了。也有专家认为,现在贫富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这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只凭感觉认可这一说法。于是,社会上对等差的抱怨不绝于耳,这些抱怨当然有对等差扩大的不满,但也与中国的均等文化有关,更有上个世纪平均主义泛滥的影响有关。

回想一下上世纪的大平均时代,从人民公社到国有企业,大锅饭盛行一时,虽然也有等级和差距,只是等级和差距极具缩小,于是人们的惰性便滋生出来,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下降,最后只得进行改革,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方法呢?无非是经济收入上拉大差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社会地位的等差不用你分,就自然而然地就拉大了。当然不管是等级还是差距,都要通过公平竞争来取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就是这样,老百姓对等差还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更别说对那些通过权利寻租和投机取巧等不正当手段升官发财的人了。

不能否认,社会上存在一定的等差,能够激发人们上进和致富的积极性。如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等差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社会上和经济上没了等差,社会很有可能没有了进步的动力,人们也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在这方面,千万不要把人们的觉悟估计得过高。社会地位平等、经济财富均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正因为是永恒追求,所以也是人类社会难以实现的理想。老祖宗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即指出了这是人性使然,社会顽疾,也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

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强调公平,资本主义注重资本,而过分强调公平会造成平均主义,抑制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过度注重资本的结果必然是忽视社会公平,扩大贫富差距。社会主义以公平为圭臬,注重社会民生,强调道德和规范,总体上优于资本主义。只要路不走偏,能够保持“中庸”,则是一条康庄大道。这里说的路不走偏,是指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贫富差距无限大,更不能搞封建等级那一套。

前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不足,需要调动人们生产创造的积极性,当然要适度强调等差问题,只要是保持在一定合理的相对平衡的范围内。将来的后社会主义阶段呢?很不好说。可能没有等级了,但经济上的差距还是会有的。不能想象,没有了差距,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不能适应。好像没了等差,人们会瞬间失去为之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一样。

其实,等差并不完全是社会性的人类所独有,凡群居之动物都会有等差问题,这是维持群体生活的需要,更是维持基因延续的需要。所以人类对等差从潜意识里和理性上并不排斥,是认可社会上存在适当的等差的,这也是等差顽固存在并具有不断扩大趋势的原因所在。

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制度设计,使等差的主体不断变化,只要等差的主体能不断变化,就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这个社会没有等差不行,固化等差更不行。为什么要改革和革命呢?当制度设计没有这样的安排,等差不断扩大,主体经久不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只有通过改革和革命来打破了。那就要流血,会发生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如此,必然对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带来巨大灾难。

允许相对等差的存在,自有其道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关系,在比较中优越感和自卑感会自然萌生,而人性需要优越感,也需要自卑感。人们会自觉地追求优越感,而克服自卑感。适当的等差会吸引和激励人们的上进心,没有了等差便会失去方向和动力。人有先天差距,也存在着惰性,现实等差的存在,正是一种弥补先天不足和克服惰性的力量。

人类要追求共同富裕,这是社会理想,但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生活富裕,还有出人头地,还有我比你强。当然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可这种与生俱来的意识很可能会左右社会和人生。这不是消极的看法,而是确实地存在。关键是如何引导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转变为积极因素,并克服其所带来的危害。

正因为等差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所以不管“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何其光芒四射,却只是一面旗帜,打天下时高高擎起,治天下时便悄悄卷起。也就是说,治理天下需要的是辩证和平衡地利用好等级和差距。“等贵贱、均贫富”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也不可能实现。

我赞成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经济生活上政府兜底的说法,同时允许相对的等差的存在,这对人们的自觉追求和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