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馒头办”与李西安
(2023-04-08 09:29:39)

近日,西安市粮食局原局长李西安被缉捕归案,从有关李西安的介绍里才知道他曾任西安市“馒头办”主任,也才知道在政府机构里还曾有个“馒头办”。这可是对馒头的最大殊荣了,馒头的祖宗如果知道这个信息,一定要给馒头办跪地烧香磕响头。
没想到人们天天食用的馒头竟混到有政府专设机构管理的程度,还真别小看了馒头。中国有官本位传统,不管机构还是个人都按级别顺序排队,向来是上级先得,下级后得,没级不得。所以不管机构还是个人都在级别上下工夫,在级别面前六亲不认,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你死我活,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就高不就低,尽量将自己的级别往高处升。这也难怪,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也与社会地位挂钩,没有“上进”心的人是不受待见的。
那天,我在马路上遛弯,看一机构大门前挂着数块牌子,走近一看,其中一块是“地毯研究院”。怎么地毯还有了研究院呢?我当时想,很可能是“地雷研究员”或者“低碳研究院”之误吧。后来与老朋友聊起这事,才知道确实是“地毯研究院”无疑。老朋友说,那是一家国有地毯公司下属的地毯研究所,是个科级单位,后来可能人们觉得研究所太小了,不仅级别低,说起来也不好听,于是便改成了“地毯研究院”。虽然没经上级批准,员工们不能升级涨工资,却能提高员工们的自信度,年轻人搞对象时对外一说在研究院工作,也满好听的。当然研究院也不是白叫的,哪里确实有几位地毯工艺大师,是真正的有国家部门颁发的证书的那种,可不是社会上自封的。
“馒头办”之由来,可能跟那年上海出现劣质馒头有关。记得那年上海出现了劣质馒头,上海是什么地方?竟然出现了劣质馒头,这让各地政府都警觉起来,有的地方连忙撇清关系,声明我们这里没有假馒头、毒馒头。有的地方雷厉风行,立即将馒头收归“国有”,取缔街边的馒头小贩,将馒头生产引进车间工厂,甚至开动馒头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据说当时大批量生产的车间馒头很受市场欢迎。
这只是我凭的记忆一说,后来才知道,“馒头办”最早于1998年兴起于郑州,乃是一种临时管理机构,可能比我说的要早得多。当时郑州市宣布,为加强馒头市场管理,让郑州市民吃上“放心馒头”,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成立了“馒头办”。“馒头办”虽是个临时调机构,却手握馒头生产审批、定价收费和行政处罚三项大权。于是各地竞相仿效,局级处级科级的“馒头办”遍地开花,风光一时。据报道,2014年全国精简机构时,竟一次砍掉13万个“馒头办”和“生猪办”等临时机构,想西安“馒头办”亦在其中吧。
现在时过境迁,听起来好像玩笑,可在当时却是认真的。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事关国计民生,群众的事无小事,自当“杀鸡用牛刀”,并非小题大做。须知成立“馒头办”在当时可是治理劣质馒头的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了,这叫“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别说成立“馒头办”,如有必要还可以成立白薯办、土豆办、西瓜办、煎饼办呢。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采用行政手段对这种日常食品进行管理,虽然收效较快,也容易诱发市场垄断和贪腐行为,最终导致馒头质量下降。据说后来由于“馒头办”对市场管得过多过细,与其他食品管理机构发生矛盾,甚至两级“馒头办”之间互相争利,还发生了官员借机寻租、对企业乱收费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感。所以,没过两年郑州“馒头办”便被撤销。可哪知道,墙里开花墙外香,人家西安“馒头办”在2014年时还举办过一次“馒头产品评选会”呢,身为主任的李西安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不久李西安卸任“馒头办”主任,官升一级,被任命为西安市粮食局局长。
曾任市“馒头办”主任的李西安因贪腐被抓,是否与馒头有关呢?不得而知。想当初,李西安上任“馒头办”时,一定让那些以蒸馒头、买馒头为生的街头小贩们深感欣慰,如今咱们也有了正处级的专管机构了,这真是值得扬眉吐气的事情啊!没想到李西安主任却借机弄权、寻租受贿,这真让那些以馒头为生和以馒头为食的人们感到沮丧。
现在,虽然还不知道李西安主政“馒头办”时贪腐多少,但李西安在馒头上敛财也真是没出息到家了。这让老百姓吃馒头时便会想起“馒头办”,想到“馒头办”主任李西安,真是可耻之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