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曾读过作家李汉荣的
一篇叫做《泡菜坛子》的短文,
里面有一句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898/0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12/0
寥寥数语,
仿佛原本市井的泡菜,
也酝酿出了些诗意。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33/0
泡菜这东西,
怎样出现的现在已无法考究,
只知道它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不仅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里,
在古代许多书目中,
也都能找到“泡菜”的身影。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52/0
比如《诗经》“中田有庐,疆场有瓜,
是剥是菹,献之皇祖”里的“菹”,
就是泡菜的古称。
还比如宋代的《东京梦华录》里,
也记载了“姜辣萝卜,生腌木瓜”
这样的直白语句。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66/0
甚至,清朝年间,
川南、川北民间还以泡菜作为嫁妆之一。
就连著名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也说,
“在过去,四川有钱人的公馆
一般有十几个泡菜坛子,
还要专门雇个老妈子负责腌制泡菜。”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78/0
其实不光古代,四川这地方,
可以说从古至今都跟
“泡菜”这东西相爱痴缠,
其爱之深、情之切,
甚至在2015年国考真题里都有体现。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4998/0
问四川人究竟有多爱吃泡菜?
有人说,
在四川,泡菜受欢迎到家家户户都有的地步。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家常》里,
泡菜哥吴童面对央视的采访时说,
“自从十岁跟着姑妈住后,
家对于自己来说,
就是姑妈的泡菜坛子。”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013/0
问四川人的泡菜有多好吃?
据《舌尖》剧组回答,
那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他们一行十人边吃边辣得流泪,
还一个劲说“好吃”。
据说当时《舌尖》剧组离开泡菜哥家时,
还硬是带走了一大包泡椒凤爪。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058/0
爱吃泡菜的四川人民
甚至还在四川眉山
专门搭建了一座“泡菜博物馆”,
里面光是与泡菜相关的物品,
就有数百件之多。
博物馆不仅可供游人参观,
还现场传授泡泡菜的手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101/0
早在2013年时,
我们隔壁的欧巴辣白菜们(腌制越冬泡菜文化)
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7201285/0
对此,不少四川人疑惑激动:
四川泡菜历史悠久,品种也更加丰富,
为何不也申遗呢?
对此,成都川菜博物馆馆长张辉强表示:
四川泡菜的确有申遗打算。
其实,于我而言,
四川泡菜最大的魅力
不是申遗成不成功。
而是,四川人将他们乐活安逸的生活态度
也一并耕种到了泡菜里。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289/0
在四川,
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泡菜,
各个地方泡的味道也各有千秋。
除了泡制方法有所讲究外,
从来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
去衡量一颗泡菜的好坏。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334/0
愿意吃辣就多加点野山椒,
愿意吃甜就多加点冰糖,
不讲究规矩,也没有啥标准,
一切随心所欲,想泡啥就泡啥。
更没有一个权威的
“机构”出来告诉大家,
我做的就是最地道的泡菜。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66655418/0
泡菜们吸收了四川人巴适安逸的精神,
躺在一个个角落的坛子里,
没有担心,没有焦虑,
更不用思考自己是不是颗好泡菜,
活得简直是自由自在。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