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
熊言贵
(细雨濛濛之中的王集中学大门!)
(整洁的王集中学校园!)
(王集中学停车场!)
(平静的校园池塘!)
(曾经走过多年的上学、上班之路!)
我是个大老爷们,自然是没有娘家可回的。但这次安徽桐城之行重回王集中学,让我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回“回娘家”的感觉。
我在王集中学工作了39个年头。不管社会大众给我写的评语是“褒”还是“贬”,不管校友们给我的工作成绩打分是“及格”还是“不及格”,我都总是喜欢自诩“我是个老王中人”一一王集中学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每次回桐城,王集中学校园都是我的必游之地!
4月7号午饭后,我撑着伞,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怀着“出嫁姑娘回娘家”的心情,沿着我曾经多年步行的小路,悄悄地走进了王集中学的大门。
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我,还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不给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增添麻烦一一我特地选择阴雨天打着伞“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故地重游,原本是想不声不响地在校园里转一圈,拍几张照片就离开。
谁曾想,我顺着塘边林荫道刚走到操场的边缘,便碰到了总务主任杨社教先生。盛情难却,我便走进了杨主任的办公室……
不一会儿,杨主任“来客人了,快过来”的电话刚落音,体育老师罗权威先生就赶过来了,还有我不太认识的“吴主任”也赶过来了……
随着下课的铃声响起,上完初三历史课的新任校长王时国先生的手伸过来了,老校友陈昌和先生的手也伸过来,许多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把手伸过来了……
我是个在校园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知道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为了不耽误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宝贵时间,我主动地提出“让我一个人在校园里走走”的请求,就匆匆地告别了众人……
尽管王校长连声喊着“不要走,晚上在学校吃晚饭”,尽管教学楼二楼、三楼的走廊上都有老师热情地向我挥手打招呼,我仍是连想拍的照片也“不敢”拍了,就意犹未尽地快步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不想给别人增添麻烦的我,回到徐河的家屁股还没有落板凳,王校长的微信就发过来了,接着电话又打过来了,都是斩钉截铁的口气,一定要我去学校吃饭!
我还想和王校长“讨价还价”,年轻的副校长余志潮先生已经把小轿车开到了我家的大门口一一一个出嫁多年的“老姑娘”,受到娘家人如此的礼遇,除了激动,除了恭敬不如从命,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那天下午我是连着两次走进王集中学的校园!和许多校友都进行了“第二次握手”!
王集中学食堂的“小餐厅”办得很好,有几道菜我一直是“耿耿于怀”、“津津乐道”。但热情好客的王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可能嫌在食堂招待我规格不够高吧?硬是舍近求远地把我“送到饭店里去了”。
一张大号圆桌,安排了14个座位。我被推坐在首席位置,王集中学所有的领导和我还认识的几位老师都成了陪客。
好酒好菜自是不必说的了,单是酒席上喝酒的气氛就让我激动不已!
我们桐城人在酒桌上最讲究的是“先干为敬”。那天晚上,除掉几位要开车的先生没有喝酒外,剩下来的领导和老师都是“开怀畅饮”一一一向只喝半杯酒的杨社教先生,自告奋勇地首先就是一满杯;办公室主任倪新明先生和我共事多年,我从来都没有发现他喝过酒,居然举着满满的一杯酒,从左下席走到我的座位旁边,拉着我的手和我碰杯;陶善国书记是我儿子女儿的老师,曾经在我家里几乎都是滴酒不沾,竟然也是豪兴大发,和我碰了一杯又一杯。还有王校长、叶校长、鲍校长、姚主席、朱鹤鸣先生等等,都是频频举杯一一由于朋友们都晓得的原因,整整三年没有喝酒的我,也忘乎所以地来者不拒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那时那刻世界上所有的人,恐怕都没有我体会得深刻!
我曾经是个喜欢喝酒的人,而且是个一向讲究酒桌礼仪的人。我知道王中的朋友们为什么突然酒量都“增大”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我这个“嫁出去的姑娘”当成“泼出去的水”,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我这个无职、无权、无钱的“三无产品”当成“废品”,是因为他们把“娘家人”对“出嫁姑娘”的关爱和尊重都融入到杯酒之中。我们喝下去的岂是普通的酒?而是王中人火一样的热情,是王中人对退休老朽的无限爱心!
都说“出嫁的姑娘喜欢娘家人”。其实,不是出嫁的姑娘“喜欢”娘家人,而是娘家人对出嫁的姑娘太好了!而是娘家人让出嫁姑娘怀念的东西太多了!
我不是出嫁的姑娘,我也没有娘家,但我回了一趟王集中学,真真切切地品尝到了“出嫁的姑娘回到了娘家”的美妙滋味一一“回娘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