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熊言贵
(忙碌的老板夫妇!)
(这就是我笔下的包子、花卷!)
(这就是东苑新村小区的大门!)
每次回桐城,我们都要在海峰路的亲戚家住几天。为了减轻亲戚家人的负担,也为了借机在桐城街上转转,早饭我和老芳都执意到外面去吃。
我们尝遍了桐城海峰路周边的早点小吃一一有的好吃不便宜,有的便宜不好吃,也有的既不便宜又不好吃。
2019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安顺假日酒店旁边的东苑新村小区内,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点心铺子的早点,是非常地货真价实一一稀饭稠稠的、豆浆甜甜的、馒头香香的、花卷糯糯的、包子油亮鼓鼓的,只要花两块钱,就能高质量地解决早餐的问题。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坐在案板旁边的男主人简洁有力的“指令”声和他专心致志忙碌的背影,还有那位女主人和颜悦色的笑脸和她那有条不紊飘逸的身姿!
昨天又回到了桐城……今天早上我和老芳迫不及待地踏进了东苑新村小区的大门,隔老远就看到了从摆在门口蒸笼里冒出来的热腾腾雾气。微风中,我们迎着熟悉的香味走过去,在年轻老板夫妇热情的招呼声中,走进了只有一间门面的铺子里。
我是向来不大喜欢吃带馅的食品。前年我们吃的是稀饭、馒头和花卷。今年可能是我们比上学族、上班族们慢了一步的原因吧?稀饭和馒头都没有了,老芳为我们每人安排了一杯豆浆、两只花卷。
我和老芳坐在擦得油光锃亮的桌子旁边。一边吃着花卷,一边喝着豆浆,一边欣赏着老板夫妇紧张、忙碌、温馨的劳动场面……
胖乎乎的老板大约四十岁左右,操一口让我听起来倍感亲切的桐城孔城一带方言。他坐在一只高高的凳子上,双手不停地搓着、揉着、切着、按着、捏着一一供许许多多顾客享受的馒头、花卷、包子都是出自他灵巧的手!
只见他像变戏法一样,每隔几分钟,就向门口专管销售的夫人发出“包子一笼,端走”、“花卷一笼,端走”等指令声。
健美苗条的老板娘身轻如燕,说话的声音带有舞台上黄梅戏演员的腔调。她是一路小跑地来往于案板和煤气灶之间一一空的蒸笼送回到案板上,摆好早点半成品的蒸笼被端到冒着热气的蒸锅上,蒸熟的和没有蒸熟的蒸笼要不停地调换位置,所有的成品卖出去,所有的营业收入款,都是她一人打理。
尽管她是在一刻不停地工作着,但她的脸上总是热情洋溢,说话的声音总是和蔼可亲!
欣赏着他们夫妇轻松、愉快的劳动场面,我忍不住起身走近案板,和男主人公聊了起来。尽管是我说的多他说的少,但我还是从“聊天”中知道这处门面房是他们自己的,知道他们每天至少要用七八十斤干面粉一一虽然老板的话非常“精练”,他们的生活是何等地充实和快乐却是溢于言表!
老古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既不在路边,又不处闹市的小小点心铺子,每天早上要做七八十斤干面粉的包子、馒头等,说明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得非常红火了一一他们究竟是怎么在这处小区的围墙里面把生意做出去的呢?
在今天城市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时候,桐城街上东苑新村小区内的这处小小点心铺子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却是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如此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对相关部门的领导们该有着怎样地启发呢?对目前正在面临择业难题的人们又该有着怎样地启示呢?
写着,写着,我想起了我曾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一一原来,“路”真的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