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王解析《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2020-05-25 17:49:48)
分类: 老王解析《红楼梦》

第七十七回的回目是: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细心的读者或许注意到,曾经“日理万机”的凤姐,似乎已经有那么大一段时间,脱离“主咖”的位置了,当然不是因为“官场失意”,而确实是因为“健康原因”。凤姐的病看起来似乎时好时坏,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很严重了。最关心凤姐健康的,是她的“至亲”——王夫人。只是近日来接二连三的事儿多,有点儿顾不上。

        现在中秋节已经过去了,王夫人腾出精力来,安排大夫每天给凤姐诊脉服药。因为药方子里要用人参,却犯了难——人参自然是贵重物品,但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什么时候缺过人参?可现在就缺了。上上下下找了一溜遭,都没有一点儿像样的。王夫人无奈,只得亲自去问贾母。贾母忙让鸳鸯拿出来陈年老底子,一大包手指头粗细的上好人参,称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又交给周瑞家的拿给大夫。

        问题这就解决了吧?不然。周瑞家的一会儿又拿回来了,大夫说,这包人参确实是上好的,但因为年代太陈了,已经成了朽糟烂木了,没有了药性。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天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吧”。这时候恰好宝钗在一旁,毕竟她家开药铺,知道人参的成色和行情,就主动要求亲自去跑一趟。

         其实,现如今的贾府,早就和这陈年的人参一样,已经成了“朽糟烂木”了。如果理智一点儿说,多少能够延缓覆灭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想办法兴利除弊,并努力减少和化解矛盾。这一点,贾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贾探春同志曾经大胆尝试过,怎奈改革得不到真正当权者的认同和支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而作为当权者代表之一的王夫人,并不具备从全局层面认识和考虑问题的能力,她所能做的,仍是继续发扬她的一贯作风——任性无脑地胡作非为,草菅人命。

          在前面(第七十四回),王夫人曾经领导了一场“抄检大观园”的风波,因为赶上中秋节,后续的处理被暂时放下了,但并不等于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不,抄检的恶果就在这一回集中爆发了。

       按理说,根据“抄检”的结果,唯一可以认定有过错,而且“人赃俱获”的,只是迎春的大丫头司棋一人。其他人都属于无辜蒙羞,应该是随着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而得出公正结论。可惜,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

        司棋虽然犯了有伤风化的“天条”,但毕竟是大太太(邢夫人)那边儿的人,王夫人这边儿并不方便处理。另一方面,因为对自己的宝贝儿子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王夫人并不怎么理会,她所关注的是宝玉身边的,那些让她不放心的丫头。关于对司棋的处置,周瑞家的出了个主意,说不如连人带赃一块交到大太太那里,王夫人同意,就说:“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

        看到了吧,在王夫人心里,宝玉的身边竟然一直环绕着好多“妖精”!所以,最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原来是除掉这些“妖精”。

        周瑞家的会齐了那几个媳妇,来到迎春房里,带走司棋,司棋曾指望迎春能出面说情,保她留下。迎春虽然有点儿不舍,但事关风化,哪里有那样的勇气?不过迎春虽然懦弱,好歹还是念点儿情义的,就让绣橘追上去,送给司棋一个绢包,也算是一种内心的表达吧。

        正巧宝玉从外面进来,看到司棋被带走的情形,出面想拦一下,司棋如同见到“救命稻草”一般,趁机想求宝玉说情。宝玉说不知道司棋犯了什么错,也有点儿无能为力。周瑞家的很不耐烦,厉声对司棋说:“如今你不是副小姐了,你要不听话,我就打得你了”,“和小爷们拉拉扯扯的,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出去了。

       这时候, 宝玉又听到有婆子说,传齐了伺候着,太太亲自来园子里,在那里查人呢,“快叫晴雯的哥嫂来,领出她妹妹去”,宝玉听到这话,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飞也似赶了去。

        怡红院,王夫人正一脸怒色,坐在那里。这位一向“吃斋念佛”的唐三藏,现在大概要化身孙悟空,对“妖精”们大开杀戒了。

         首先要清除的“妖精”肯定是晴雯了。晴雯因为生了重病,已经四五天水米没沾牙,这时候,被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出去了。

        前些天王善保家的兴风作浪,“告倒”了晴雯之后,又有一些人趁机落井下石的添了许多佐料。但王善保家的却在“抄检”中自己打了脸。按理说,这个人的话,可信度是应该怀疑的,包括她所诋毁晴雯的那些谗言,如果稍有脑子的人,完全有必要再重新评估一下。怎奈这王夫人本已经先入为主,王善保家的所说的,可以说是正中下怀。因此,晴雯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遭殃了。    

        与宝玉同日生日的小丫头四儿,只因为童言无忌,曾经说:“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本是一句小孩子过家家的玩话,就顷刻间也变成妖精了,立即赶走。

        芳官,这样一个模样俊俏,聪明伶俐,原本学戏的女孩子,尽管在宝玉的宠爱下难免有些小娇纵,但也仅仅是小孩子的天性而已。

      王夫人却当即下了断语:  “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这特么是什么逻辑啊?当初是你们为了贵妃省亲的需要,把这些女孩子买来,孩子们付出千辛万苦学习了技艺,然后粉墨登场,努力扮演各种角色,哄奶奶太太们开心,怎么一转眼儿,就都成了狐狸精了?

        没有任何分辨的余地,王夫人金口玉言,斩钉截铁,就是终审判决!简单粗暴,王夫人“除妖记”的情节,就这样狂风暴雨,无遮无拦地在一瞬间演绎完毕。

         王夫人一阵雷嗔电怒,宝玉几乎毫无思想准备,眼睁睁看着晴雯这样被人架走,又看着赶走了四儿和芳官,宝玉的心里该是怎样的五内俱焚?面对王夫人的声色俱厉,他恨不能一死。然而他不敢出声,束手无策。他知道,一切都已经不能挽回了。

         送走了王夫人,宝玉心里有诸多的不明白,这些平时极小范围的私密小事儿,怎么就全都到了王夫人那里,而且都成了定罪的“铁证”?又怎么单就不挑袭人、麝月和秋纹的毛病?

        带着这些绕不开的疑惑,宝玉向袭人求解,袭人的一番解答,貌似倒也能够自圆其说。宝玉只好说,也是啊,你是第一个至贤至善的人,她们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出来的,自然不会有过错了。

       宝玉想到,芳官因为年纪小,过于伶俐,难免得罪人,四儿是我害了她,但晴雯和袭人一样,都是从老太太那里来的,无非就是性情爽利,口角锋芒,只是她过于生的好……想着这些无解的问题,宝玉又哭起来,但除了哭,他还能做什么呢?

       宝玉把一切人都稳住,独自出了后角门,死活央求一个老婆子带他到晴雯家里瞧瞧。

       晴雯本是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哪里有家?只有一个“破烂酒头厨子”的姑舅哥哥叫多浑虫,嫂子就是那个曾经被贾琏接见过的“多姑娘”,也叫灯姑娘。可以想见,这样的家是个怎样的境况。

        宝玉探晴雯,这是本书中一段最精彩感人的篇章。宝玉来时,恰巧多浑虫和灯姑娘都出去了。宝玉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走过去含泪伸手轻轻拉她,悄唤两声。朦胧中的晴雯,勉强睁开眼,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半天,才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

       晴雯想喝茶,宝玉听说,忙擦眼泪问,茶在哪里?晴雯说,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到: “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过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不太成茶……递给晴雯,只见晴雯如得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这一场探视,正是生离死别。宝玉泪流满面的问她,你有什么说的告诉我。晴雯说,有什么可说的,我知道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我就好回去了。只有一件,我至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大不服。

       晴雯拼最后的力气哭诉冤情,然后把左指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将贴身穿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与宝玉交换……这些文字,读着令人心碎。

        宝玉依依不舍的从晴雯这里离开,回到园子里,再迟一点儿就要关门了。宝玉发了一晚上呆,在枕上长吁短叹,覆去翻来,直到五更才渐渐睡去时,却只见晴雯从外头走来,仍是往日形景,笑对宝玉说:“你们好生过吧,我从此就别过了。”说罢,翻身就走。宝玉忙叫,把袭人叫醒,却见宝玉哭了,说:“晴雯死了”……

        宝玉恨不能一时天亮了,就让人去问讯。谁承想还没到亮的时候,就有王夫人的小丫头立等叫开角门,急传王夫人的话,连用几个“快”字,最后又加上了:“快飞快飞!”

         啥事儿这么急?说是有人请老爷(贾政)去赏桂花,老爷因为喜欢他作的诗好,要带他们去。宝玉只好急急忙忙的来见过贾政,贾环、贾兰也见过宝玉。稍后就一同随贾政去了。

       王夫人这里,有芳官等三个女孩子的“干娘”来了,说芳官自那天以后,疯了似的,茶饭不思,又联络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非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而且越闹越凶,打骂也不怕。王夫人听了说:“胡说!哪里由得她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人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看她们还闹不闹了!”——在王夫人眼里,这些“狐狸精”,是连作尼姑的资格都没有的。

      事有凑巧,水月庵的智通和地藏庵的圆信这两个管事的尼姑正在贾府,听到这个情况,巴不得拐两个女孩子去做活使唤,说白了,就是变相给她们当丫头。所以就花言巧语来说合,王夫人这才答应了。

       其实,一开始,听王夫人让那些干娘们把女孩子带走,自行处置,那些干娘原本是称愿如意的,因为正好可以把她们卖几个钱——卖到什么地方也可以想象。但这几个女孩子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死活都不肯答应,发誓宁愿出家作尼姑。

        然而,对这几个女孩子来说,出家显然是万不得已的选择,等待她们的也仍然是个逃不脱的火坑。

        曹公对那些借宗教之名而行诈骗之事的,欺世盗名的伪僧尼们,一向不留情面,总是给予无情的揭露和不露声色的鞭挞。

在这里干脆就直接用 “两个拐子”来称呼她们——“拐子”就是人贩子,曹公这里把两个姑子直接称为“拐子”,可见对这类人是深恶痛绝的。同时也是对芳官等几个女孩子悲剧命运的极度同情。间接控诉了类似王夫人这个平时吃斋念佛的“善人”,竟亲手残害几个花季少女的恶行。

        回目中“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美优伶”可以是指芳官,也可以指这几个学戏的女孩子。被水月庵的姑子智通领走,“归水月”的是芳官,另外两个,蕊官和藕官则是跟了地藏庵的姑子圆信。总之,都令人揪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