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式美:电影艺术美的存在方式
(2015-11-18 11:10:13)
标签:
电影电影美学艺鸣画坊艺术艺术美学 |
分类: 艺术世界-CGhot.com |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诉诸于人的感官的首先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使其艺术美,具有首先表现为形式美的可能;并且,电影艺术家也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内容所允许的“形式美”。电影艺术的形式美,往往首先表现为它的画面构图、色彩、音响等电影语言的有机组合,以及是否能使人产生直接的审美快感。在现实中,我们这种直接的审美经验是非常多的,如看到一片幽蓝的天空,一条蜿蜒小溪,一朵楚楚动人的红玫瑰,一座险峻的高山,和潮水澎湃的大海等等,我们都会感到生命的某种激动。这是最直接的审美快感,它无需要问为什么,对它的感受是刹那间的感动,这是生物生命本能层面上的“视听”感官,在与对象接触的刹那就获得的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命满足与审美感动,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注意你的心。也就是说,人的“视听”感官具有对纯形式美的需要,从这个层面上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而电影艺术作为视听艺术,如果电影艺术家能赋予电影的艺术形象以外在的形式美,同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的注意,抓住受众的心,不但能实现艺术形象的外在形式美在“视听”感官层面上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促使受众产生更高的审美期待心理,即激起受众在精神的时空中的生命欲望与审美期待。因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感性又理性,在生物生命的本能层面上,人是“感性”的动物,
他的生命中,尤其在对艺术的审美中时刻都期待着“美”,而且,往往首先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期待,在电影艺术的欣赏中显得尤为突出。在中国现存的电影作品中,其中相当的作品,它们的内容都非常深刻;但是,由于缺乏形式上的美感,不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人们不愿去看因为大家不愿走进电影院仅仅是为了去聆听、领悟电影的深刻内涵,他们要的是审美,或者说要的是“寓教于美”。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对电影艺术而言,形式上的审美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电影艺术实现艺术感染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保证,也是电影艺术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电影在对其艺术形式美有意识追求有意识的创造上,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的典范,世人皆知的好莱坞即有“梦工厂”、“梦之都”之称,那里是营造梦幻的“圣地”。美国电影雄霸世界,除了它电影艺术内容本身具有的深刻性外,它所制造的视觉效果、审美奇观带来的强劲视觉冲击力,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高度逼真的审美性、审美效果把他们的电影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美国电影在世界的巨大成功,同时也带动了许多国家对自己本国电影的深入反思与努力创新。在中国,近年来对形式美的审美性与视觉效果的追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紫日》、《和你在一起》、《冲出亚马逊》以及近期上映的《集结号》、《投名状》等电影作品,除了对内容的重视外,也注意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基本实现了艺术性和商品性的统一。尤其是《集结号》,在内容美与形式美上做到了高度统一,普遍受到了广大受众及专业人事的高度好评,这是中国近年难得的优秀佳作,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但是,就中国的整体水平而言,不但在形式美的创作水平上有待提高,而且还必须要进一步地使艺术家对符合内容的形式美的最大化即完美追求,内化为他们的普遍共识,带到自己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去。电影艺术的任何艺术目的、教化作用都必须通过其审美性发挥作用,审美性是电影艺术的中心性质,首要目的。受众最喜爱的作品,是在具有精彩形式的审美性下具有令其生命受感动内容的作品,在二者只能取其一时,他们宁愿选择形式美感强的作品,以满足自己生物本能层面上的“视听”感官对形式美感的需要。它有如人的生命活动,必须在满足了生命本能需要的基础上,他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崇高生命需求与审美期待。所以,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形式美的完美创作与追求。
然而,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受众对电影艺术的审美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视听”感官的审美满足上,他还在精神的时空中追求对生命存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美。而《英雄》的内容过于单薄,形式所叙事的“内容含量”不够,在过于简单的情节中不可能产生丰满的人物形象,情节中所有的矛盾冲突也被完全“美化”的视觉画面所消解。《英雄》内容表达上的得失,还应追溯到其形式表达上“内容含量”的不足,在获得形式上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失落内容深入表达的惨重代价。所以,徒具空壳的形式美,即使再美也只能是无生命力内涵的浅层次的美。因为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追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以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即电影艺术美,是所有创作者的最高艺术追求,也是欣赏者的最高审美期待。
责任编辑:艺鸣画坊
前一篇:浅谈电影艺术的内容美及其美的内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