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美香教授开设“贾老师电台”公益社群,只为让自闭症家庭少走弯路

标签:
北大医疗脑健康孤独症贾老师电台 |
从1982年第一例孤独症孩子被诊断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作为孤独症领域的泰斗级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也在孤独症诊疗岗位上付出了近四十年。为帮助家长们少走一些弯路,让孩子多获得一些成长,2020年伊始,贾美香医生联合全国医疗康复专家联合开设了国内首个公益属性的孤独症家庭帮扶社群——贾老师电台。
贾美香医生的公益社群 是什么?
作为一档知识陪伴类的公益社群,《贾老师电台》由贾美香医生领衔、与全国医疗康复专家共同参与,希望通过视频课程、公益义诊等形式,和家长为伴,传递成系统、重实操的孤独症康复知识。在这个社群里,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贾美香老师为首的全国医疗专家以21天为一个周期,定期分享他们的干预实操经验,用专业智慧守护着孤独症家庭。
从2020年3月开设至今,贾老师电台围绕生活干预、规矩设定、社交建立、发育自查、语言训练已开设公益课程五套,为42组家庭提供了贾美香医生的义诊机会,帮助了超9500组孤独症家庭。
贾美香医生 每期讲什么?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内,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都是家庭,如何分秒必争地对孩子实施干预,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干预成果至关重要。但很多家长都觉得“干预”很难,专家们、康复师们总是叮嘱“要将干预融入到生活当中”。可是,到底如何将干预与生活相结合,对于家长来说仍旧一头雾水。为解决家长的难题,每期“贾老师电台”都会围绕孩子的“一日生活”开展主题训练营,强调把生活还给孩子,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
第一期,教孩子生活自理。贾美香医生的电台第一期主题定为宝贝一日生活之生活自理。这期课程不仅将干预融入生活的理念传递给了家长,贾美香医生更从宝贝晨起打招呼、穿衣吃饭开始,教家长如何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场景,通过观察、提示、强化和淡出等专业干预技能,教给孩子各项自理能力,让孩子拥有自理能力。
第二期,给孩子立规矩。很多星爸星妈一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总是该吃饭不吃饭,该睡觉不睡觉,脾气还特别大,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给孩子建立秩序感,贾美香医生电台的第二期课程就聚焦在了给孩子“立规矩”、“养习惯”和“懂配合”上,解决了近2000位家长孩子“不听话”、“不会做”、“不愿意做”的问题,让孩子学会了听妈妈的话,知道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第三期,为孩子建立有效社交。提起对孩子的担忧,社交技能的缺失往往排在家长焦虑的第一位。为了解决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难题,帮孩子建立有效的社交成为了贾美香电台第三期课程的关注点,课程采用自然情景式教学,从如何引导孩子开启友好的同伴互动开始,教孩子做出正确的社交回应;贾美香医生更通过社交小游戏,让家长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又能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第四期,孩子发育问题自检。这21天,贾美香医生带领家长打卡儿童发育里程碑,从孩子出生开始,教家长了解孩子成长各个时期的能力发育及相应的干预原则,做好发育自检,不漏掉每一个细微的发育预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实现了孤独症的“早发现”。
第五期,生活语言训练。“不会说”、“说不好”一直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发展。贾美香医生表示,语言的习得多依靠环境,如果孩子所在的环境每天给孩子大量的语言类刺激,那么孩子的语言功能发展也将有更好的提高。电台第五期中,贾美香医生再次将孩子的语言训练融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中,教家长如何在孩子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等环节和孩子正确的说话、对话。除此,贾美香医生倡导抓住孩子的发声动机,教孩子开口说话,所以,课程加入了大量的游戏及互动环节,希望发音不好、不爱说话、语言单一的孩子在好玩、互动的过程中都能学会说话。
如今,《贾老师电台》第五期“生活言语训练”课程即将开营,我们看到家长们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告诉我答案”变成了“教我学方法”,从“主动参与”变成了“言传身教”;从刚进群的拘谨,不约而同地变得健谈,分享着自己育儿遇到的坑,跨过的坎儿......他们说真开心自己找到“组织”了,说原来家庭干预也可以在朝夕间、一日生活里。
看着这些家长逐渐变得懂干预、乐观自信,听着他们说孩子今天又进步了。作为《贾老师电台》的共同策划者,嗨脑仁爱心团队也想将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的家庭,帮助更多孩子成长进步。 北大医疗脑健康:http://www.pkucarenj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