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2021-10-27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旅行影迹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琼结县,一个遗世独存的地方,只剩下对前路的期待。晨曦微露,便踏上征程,从措美滨江路左转进入X303县道,汽车穿梭在峡谷中,这片被切割得肢离破碎的山川却有着绝世的美丽,同一条山谷,不同弯道过后,就是另一番景象。翻越海拔4890米的鲁古拉山口,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大草原湿地跃入眼帘。哲古草原,哲古湖,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雪山、草原之间,独有的原始高原生态景观,一望无垠的草原,岩石架构的藏式民居与众不同。宽广纯净的湖泊影射出藏南蓝天白云最可爱的模样,湖水荡漾,动静相宜,构成一副草原画卷。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汽车沿湖畔而行,湖岸幽深,青青嫩草铺上柔软的地毯,草原上的野驴悠闲踱步,诉说着隐藏在喜马拉雅北麓深处的自在,成群结队的牛羊更为原本有些枯燥的旅途带来了许多新鲜感。从雪山之上流下的晶莹雪水,无声的滋养着草原上的青草、牛羊、村庄。不多久就到达哲古镇,镇子建在哲古湖边,规划得很整齐,用石头砌成的藏式民居鳞次栉比,墙头的彩色经幡迎风招展,湖上倒映着藏式小楼,清晰而宁静,再披上湖水波纹的衣衫,显得更加轻盈动人,不远处的雅拉香布雪山,终年守候着这里的牧民。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汽车驶过坡安切村,道路周围的许多藏式特色的民居显得异域风情十足,零星的屋舍中散落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透过车窗,河谷满目油绿的田野不停地反方向奔跑着。汽车驶过一大片美丽的河谷平原,向着丕惹山靠近,光秃秃的山脊上,依稀可见一段坍塌风化的墙体,几座没有屋顶的破损小屋,却不知它们是何功能,更无法知晓它们何时所建,何时被毁。但山间的小路与经幡告诉我,这也许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我带着对藏王墓的满怀期待和复杂心情走上藏王桥,穿行在雅垄河边,公路两旁突兀的墓冢赫然在目。八九座方方正正、高大的墓冢镶嵌在苍凉的丕惹山坡上,虽然年代久远,大多数墓冢的四壁都被风沙侵蚀成沟壑状,但外表却依旧保存完好。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从远处看,藏王墓群封土高大,高台丘墓上层为椭圆形,墩顶平坦,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由于长期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有的陵墓已成了圆形平顶,大小不尽相同,排列也不规则。抬眼前望,藏王墓就像一顶倒扣的巨型王冠,墓冢边缘多处坍塌,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掩饰不住他多年的沧桑。站在藏王墓下方,可以看到当年的能工巧匠在建藏王墓时夯实土层的清晰的痕迹,一层层岩片排列整齐,仿佛在讲述着当年逝去的繁华;一方方土丘在山水间朴素而宁静,历经千年的洗礼,只剩流传后世的传说。从外观上看,古墓群似乎没有多少迹象可寻,很难想象竟是显赫一世,泽波万代的藏王陵墓,更无法把藏族历史上降服苏毗、征服象雄、建立统一王朝的这些伟大的人物,同眼前这个轮廓并不很清晰的大土堆联系在一起。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大墓的门朝西南开,据说是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虔诚,许多藏民双手合十绕着墓地转经。从藏王墓的山路拾级而上,蜿蜒的台阶耸入云端,彷佛直达天听。曲折的步道,将我带上了这座历经千年的墓冢,行走在肃穆而苍凉的墓道上,都会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的感觉。登上松赞干布墓顶,有一小庙,甚至比西藏一般的普通寺庙还要小很多,院子里的青松翠柏依然勃勃生机。据说早先只是守陵人居住的房子,后来经过不断整修,变成了今天的寺庙。小庙高高在上,矗立在硕大的藏王墓顶端,佛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松赞干布及二王妃、二大臣的像。庙内后堂供奉着三世佛、观世音、护法、莲花生大师等的像。站在大墓顶上居高临下,极目远眺琼结大地,整个河谷尽收眼底。俯瞰脚下的古墓群,突然有种气派威严、傲视苍穹的感受。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藏王墓群的确切墓葬数量及其墓主,历来说法不一。当地有传说认为,这些藏王墓是在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奴隶起义的混乱中被盗掘破坏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蒙古军进入西藏后破坏的。历史纷纭,不管造孽者是谁,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早年留在墓顶中心的巨大盗洞。据说在九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究竟埋葬了多少位藏王和先贤,现在仍很难说清,只是相传自第八代藏王辞世后被葬于此,建起第一座藏王墓之后。再从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赞普时期,琼结的青瓦山上就陆续修建了六座王宫,而其中的王宫大臣或许就更举不胜举了。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走进这片历经千年风雨的神奇土地,沉浸于一个王朝的背影之中,好像西藏的高山河谷,巍峨浩荡的轮廓中确实如此的荒凉与坚硬。遥想当年,雅砻王族、吐蕃政权、古格王朝,多少不可一世的王者在历史的尘烟中仅仅留下了几点印记就灰飞烟灭了。望着藏王墓前煨桑炉的炊烟,那浩大的吐蕃王朝的金戈铁马好像就在眼前。这些建筑群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只剩一堆堆的断壁残垣巍然屹立在山腰间,傲视河谷,俯瞰琼结,向来往的人们无声的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的盛世辉煌,我彷佛看到了藏王叱咤风云的历史雄风和吐蕃王朝的兴旺衰败。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圣地孤旅(八十五)琼结,探密吐蕃第一陵


       吐蕃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历代藏王曾经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建筑了雄伟的宫殿、寺庙和宏大的陵墓。而今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存在。藏王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史书确切记载的吐蕃藏王陵墓群。藏王墓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同时对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亡及考察当时丧葬制度的重要文物。1961年藏王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10月脱稿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