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及计划

(2016-07-01 11:24:28)
标签:

语文教育论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写作部分讲了什么叫记叙文的线索,它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感等。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不仅可以营造,动人的情景,还可以打造精巧的结构,丰富故事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分析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的一些能力,但是品析文章语言的能力还较差,在本单元学习中,应进一步加强锻炼。

大学生已经可以流利的记叙一件事,但还不会特意的为文章设置一定的线索,安排精巧的结构。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2)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学习作品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和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4)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写作

1)理解什么叫做线索,以及线索设置的作用。

2)学习在叙事性作品中设置线索,打造精巧的结构,丰富故事内涵

四、目标分配及课时安排

1、《藤野先生》3课时

1)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选材;

2)多角度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哈含意丰富的语言。

2、《我的母亲》2课时

1)感知人物传记的文学体裁,学习其写作技巧。

2)继续学习运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选材。

3)品味语言,体味母爱。

3、《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

自学并讨论,感受巩固前两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4、《列夫 托尔斯泰》2课时

多角度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的含意。

5、《再塑生命》1课时

1)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及影响,“我”的变化衬托人物的侧面描写。

2)品味爱的句子。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 以小组为单位,每位组员提交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记叙文组内交流,说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互相讨论,评价,每小组选出一篇作文在全班展示。

实践二:以“想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写作对象可以是让你牵挂的人,也可以是你曾经拥有的物品,要在文中设置一条贯穿始终的记叙线索。

实践三:以《今年春天我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横线上填写“快乐、幸福、伤心、彷徨”等表达情绪、情感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

第二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一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

学习本单元,要加朗读,注意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的语言。

写作部分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讲解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借物抒情要注意找好“物”与情的契合点,使二者能够建立联想和想象,有效抒发感情,其次要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具体描写事物,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单元综合性学习是“寻觅春天的踪迹”:一、编一期“自然杂志”二、谱一支“春天的赞歌”三、创作一幅“诗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散文的能力还较差,尤其是透过文字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的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充分体味文章情感。

学生写借景抒情性的文章较少,不能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充分表达自己情感,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2)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3)学习抒情性语言。

2、写作

1)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借物抒情要注意找好“物”与情的契合点,使二者能够建立联想和想象,有效抒发感情,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3)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具体描写事物,写出它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目标分配及课时安排

1、《雪》鲁迅,2课时

1)联想、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描绘雪的两幅特色画面,感知形象。

3)品读蕴含丰富的语言。

2、《雷电颂》1课时

1)激情朗读,想象剧中情景。

2)体会理解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3)学习象征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短文两篇》1课时

继续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4、《海燕》2课时

1)激情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2)深入理解形象的象征意义。

3)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在你的周围选取一片风景,回想一下,当你心情愉快或情绪低落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两段文字,各150字左右。

实践二、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实践三、以《节日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出自己的心情。

 

 

第三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远,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意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写作部分讲的是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要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一般采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一般采用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要对事物的成因、原理、事物之间的关联做出说明,往往采用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于环境问题都很关注,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对于本单元所表现的主题都很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

说明事物时,学生对于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已能理解并运用,但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逻辑顺序。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

3)学习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写作

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四、目标分配及课时安排

1、《敬畏自然》严春友,2课时

1)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本文层层拖进的论述方法。

3)理解对比、拟人的手法。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1课时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学习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培养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

3、《旅鼠之谜》位梦华,1课时

1)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

2)学习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3)详略分明,巧设悬念的写法。

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1课时

体会本文形象性、知识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作特点。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假如要你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确定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列两份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实践二:从以上所列的提纲里选择一个,扩展成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实践三:从以下日常见的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   词典   电脑   冰箱   民居    汽车

 

第四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写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写作部分告诉学生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也要在记叙中适当的加入描写和抒情,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而抒情则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综合性学习是“到民间采风去”,包括“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及“节日探源”几部分。

二、学情分析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学生对各地民俗、民俗了解不多,但具有很大的兴趣。

好多学生写记叙文时,内容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其重要原因就是,描写不够细致,不会恰当的抒情。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2)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3)整理有风俗节日的知识,感受祖国文化和地方民俗的魅力。

2、写作

学习在记叙中适当的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具体分配及课时安排:

1、《云南的歌会》沈从文,2课时

1)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2、《端午的鸭蛋》汪曾祺,2课时

1)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情感。

2)学习运用烘托和白描的写作手法。

3、《吆喝》肖乾,2课时

1)了解老北京“吆喝”的民俗知识。

2)学习组织材料的方法,品味幽默生动的语言。

4、《春酒》王奇君,1课时

学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5、《俗世奇人》冯骥才,1课时

1)了解旧天津民俗并积累相关知识。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特色语言。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请以《感人的一幕》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实践二:以《一件幸福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在记叙中可以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或恰当的抒情,突出“幸福”。

实践三、以《真正的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选取最能体现“真正”二字的事件,进行细致的描写,在记叙描写时,自然贴切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五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古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写景、状物、咏史,抒人生情趣,表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写作本分讲解了书信的特点和格式及和一般文体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其它工具顺利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但对文章的赏析、评价能力还欠提升。

学生已经接触并练习过书信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读懂的基础上,体验评价思想内容。

2)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写作

1)了解书信的特点及一般格式。

2)学写书信。

四、目标分配及课时安排

1、《与朱元思书》吴均,2课时

1)多样修辞手法的学习。

2)动静结合的多角度描写景物。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课时

1)虚实结合刻画人物。

2)体验深刻的思想。

3、《马说》韩愈,2课时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3课时

1)学习对比手法,突出中心。

2)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3)积累文言词语。

4)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5、《诗词曲五首》3课时

1)诵读积累。

2)理解各诗词的思想情感。

3)学习用典、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写法。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在《羚羊木雕》中我和万芳发生了矛盾,如果你是作品中的“我”,事后你会怎样向万芳做出解释?请以“我”的身份,给万芳写一封信,不少于200字。

实践二、以《给爸爸妈妈》为题,写一封信,向父母敞开心扉,诉说心曲,不少于600字。

实践三、我们学过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你最欣赏哪一位?请以《致-------先生》为题,写一封信,与他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六单元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写作部分是学习写游记。写游记首先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串联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次,写游记要注意详略,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再次写游记,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或引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综合性学习是“背起行囊走四方”,包括“家乡风景独好”“模拟旅游趣味多”“名胜古迹对联考”三部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但品读、赏析古文的能力还差,还需进一步的积累和练习。

学生虽写过一些游记,但没有清晰的文体意识,本单元的游记给了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借助提示、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品味名句的思想感情。

2、写作

1)写游记首先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串联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写游记要注意详略,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3)写游记,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或引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四、目标分配及课时安排

1、《小石潭记》柳宗元,2课时

1)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2)体会作者悲凉凄怆的心境。

2、《岳阳楼记》范仲淹,3课时

1)学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

2)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政治抱负。

3、《醉翁亭记》欧阳修,3课时

1)学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

2)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写法。

3)感受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4、《满井游记》袁宏道,1课时

1)情景交融的写法。

2)生动形象的比喻。

5、《诗五首》3课时

1)景、情、理相交融的写法。

2)精当用典。

3)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及设问的表达效果。

五、写作实践

实践一、以定点观察的方法,选择你游览过的一个景点,围绕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实践二、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