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及计划
(2016-07-01 11:27:05)
标签:
语文教育论文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诗歌是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作为诗歌单元教师不宜多讲,更不宜仅重视理性的分析,关键在于带领学生深入的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取丰富感性认识,进入诗中的情景,体悟诗意,因此老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感受。
写作部分讲述了如何写诗,并要求学生试写一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了解诗歌常识,体味诗歌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基调。
(2)懂得诗善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3)从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人手,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旨。
(4)能饱含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5)熟读诗歌,最好背下来,感受诗歌语言的
(1)学习一些古诗词及新诗的写作技巧。
(2)根据个人兴趣,仿写、改写或创作一、两首小诗。
(1)能和同学共同讨论正确的朗读诗歌的方法。
(2)能和师、生交流读诗词的心得。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1、《沁园春·雪》2课时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雨说》 1 课时
(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3、《星星变奏曲》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外国诗两首》 半课时
(1)写景诗的特点。
5、写作: 写诗歌
写作实践一、以《----说》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并发挥想象,写一首小诗。
写作实践二、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露的露水,。自拟题目,写一首诗,表达你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由演讲词和书信构成的单元。《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两篇演讲稿,在文中其中梁启超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事业,雨果用激烈的言辞表达了对先贤的礼赞,对自由与正义的呼唤。《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是傅雷和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女的书信,诠释了亲情、爱情的本质。学习这四篇文章,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美文,更是大师们丰富、深刻的精神境界。
学习这个单元,学生要充分体会演说稿注重现场感,口语性较强,带有强烈的号召感和鼓动性的特点;书信注重逻辑,字斟句酌,书面色彩浓厚的特色;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写作部分以课文为范例对演讲稿的特点做了详细的阐释,并要求以学生干部竞选和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在班上进行演讲。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生,爱情、亲情、艺术、信念等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如何结合时代特点,通过分析讨论,内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道理,对其产生影响,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虽然知道书信的基本格式,也做过听过一些演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写书信的机会越来越少,演讲稿写作的机会更少,对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未正式的接触过。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积累字词,熟悉四位学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以阅读他们的优秀作品。
(2)体会演讲语言和书信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所造成的不同阅读效果。
(3)研读作家对于人生、爱情、艺术信仰的理解,把握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领悟到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
(1)培养写作演讲稿的能力尽量做到感情真挚,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语言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选择适当的话题演讲,培养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敬业与乐业》2课时
1、了解作者,了解文章敬业乐业的演说中心,作者的从业观和人生价值取向。
2、学习演讲稿特点,学习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道理。
1、了解作者及演讲内容,感受作者对先贤的礼赞,对自由与正义的呼唤。
2、学习演讲稿特点,学习以议论、抒情为主,对比鲜明,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写作特点。
《傅雷家书两则》2课时
1、了解作者及作者在书信中对儿子艺术爱情方面的指导。
2、体会书信语言亲切,感情真挚的特色。
《致女儿的信》1课时
1、了解作者,理解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神话故事,阐释爱情真谛的用意。
2、体会书信特点。
写作: 演讲稿
写作实践一、学校近期将举行学生会和各个社团的改选,竞争者需要向全校师生发表竞选演讲。选择你喜欢的职务,自拟题目,写一篇竞选演讲稿,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二、围绕“感恩”这一主题,以班上同学为听众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文章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下的少年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鲁讯的《故乡》通回故乡的见闻感受,反映了旧中国农村人们的苦难生活;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通过杜小康放鸭子的经历,写出了他的成长历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薄情寡义,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社会悲剧;黄蓓佳的《心声》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
单元写作导引讲解写好故事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故事,要求情节完整,有波折悬念,人物性格鲜明。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小说,但小说体裁知识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学生初步具有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小说的阅读充满了兴趣。
学生已经能够编写一些故事,但人物描写还不够细致,不能很好的通过故事反映一个主题。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阅读体味小说的内涵,理解小说的主题深入体会作家所描述的世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领会小说的魅力所在。
(3)体会小说的叙述语言、叙述人称和叙述顺序,认识到不同的构思运用对小说主题表达的作用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
(1)自由发挥想象,练习虚构故事,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有张力。
(2)文章中要有适当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致生动,有血有肉。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1、《故乡》3课时
(1)了解故事情节及反映的主题。
(2)学习对比手法,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命运、思想性格,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
2、《孤独之旅》1课时
从写作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3、《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的结构,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4、《心声》1课时
(1)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5、 写作:写故事
写作实践一: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300字。
那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肩头被拍了一下,传来一个声音:“你还认识我吗?----”
写作实践二: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古事。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实践三: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一天》为题,写一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文章题材是随笔杂文,涉及的主要是求知问题,引导学生与之对话,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丰富文化素养。《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论述了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的问题。《谈读书》谈论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不求甚解》揭示了不求甚解的含义。《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批驳了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阅读议论文要注重让学生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的关系,体会论说文的语言准确、精密、严谨、生动的特点。
单元写作的写作导引结合课文《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讲述了如和写作读后感的知识,写作实践要求根据材料写读后感一篇,要求读懂材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随笔、杂文接触的还十分少,对议论文知识还是第一接触,所以精讲这一单元是十分必要。
学生以前也写过读后感,但还不能写出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引导学生对求知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有所收获,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学习议论文基本知识,能找出文章的论点,能辨析材料和观点间的关系,学习多种论证方法体会不同论述角度、不同论述语言,不同论述方法的好处。学习严谨、准确、生动的论说语言。
(3)展开对具体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的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拓展学习论述方法、语言及思想。
(1)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2)学习写作读后感,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1、《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
(1)能找出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需要的要素。
(2)学习议论文基本知识,学习从材料提出问题开头的方式,举例论证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其他问题的思考、辩论中。
2、《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1课时
(1)积累词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2)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了解议论文中设问的作用,找出道理论证的段落,体会其作用。
3、《短文两篇》1课时
(1)积累词语。
(2)利用背诵法学习《谈读书》,利用略读法学习《不求甚解》
4、《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2课时
(1)了解掌握驳论文的论证方法。
(2)积累词汇,学习仿词,对鲁讯语言犀利有所认识。
5、写作:读后感
写作实践一:就本学期学过的谋篇课文或推荐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实践二: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明清白话小说的节选,分别出自于《水浒传》《三裹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以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情节的设计,语言活动,心理描写、环境衬托等艺术手法塑造了杨志、杨修、范进、香菱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语言蜉蝣个性,暗含玄机,耐人寻味。
学习时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具体所处的环境,把握人物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
单元写作中讲述了扩写缩写的基本要求,安排了三个写作实践,一是扩写寓言,二是缩写本单元小说,三是以《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明清小说节选,大部分学生对语言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没有完整的读过原著,对课文节选的前后衔接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缺乏整体的理解,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都喜欢小说,且课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积累字词,理解明清文言字词,尤其是明清俚语的学习。
(2)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3)理清小说情节的构思,学会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的小说创作手法。
(4)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理解扩写缩写胡相关概念,掌握扩写缩写的方法。
(2)通过练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1、《智取生辰纲》2课时
(1)理解课文元明语言,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明暗两条线索叙事的方法。
(2)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人物语言行动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2、《杨修之死》2课时
(1)理解课文元明语言,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写作脉络。
(3)通过对事件的分析,领会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
3、《范进中举》2课时
(1)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感受作品的讽刺艺术,理解作品主题。
(2)学习利用对比手法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香菱学诗》1课时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学习缩写。
5、写作:扩写缩写
写作实践一: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扩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写作实践二:从本单元的课文里选择一篇,写一则故事梗概。300字左右。
写作实践三:请以《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你读过的这本书。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陈涉世家》选自于《史记》,记叙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记叙了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辞尽色挠的故事。《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记叙了诸葛亮隆中应对,为刘备勾画了一副战略宏图的佳话。《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写下的千古传颂的表文。《词五首》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学习本单元要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语感。
写作部分讲解了续写和改写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材料续写该写一篇作文,或从本单元中任选词一首,该写成一篇故事。
二、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功底,可以在借助工具书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但因为文言文离现实较远,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用得较少,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古代诗词学生接触的不少,且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巧,可以借助工具书课前预习。
续写改写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已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掌握的方法技巧还少,写作水平也不高
三、学习目标
1.阅读
(1)积累文言文方面的知识,注意掌握重要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反复诵读课文,能够背诵。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总结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一步体会文中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寄托的思想感情。
(1)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丰富、新颖。
四、目标重点分配及课时安排
1、《陈涉世家》3课时
(1)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2)分析文章叙事脉络,学习作者处理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3)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文章文学手法写历史人物的特点。
2、《唐雎不辱使命》2课时
(1)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利用对比手法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隆中对》2课时
(1)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体会诸葛亮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4、《出师表》2课时
(1)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本文议论中容以叙事、抒情的写法。(3)了解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的进步意义,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5、《词五首》3课时
(1)了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五篇诗词。
(3)理解五首词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4)学习通过眼前景物和生活场面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写法。
写作:续写改写
写作实践一:续写下面的语段,读书诗人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
写作实践二: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一则作为开头,续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这件事说起来不能不令人发笑----
2、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写作实践三:从本单元所学的五首词中,任选一首,改编成一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