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反思
(2024-02-26 13:21:56)
标签:
教育 |
今天上了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平均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学会将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通过今天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能用三句话说说分的过程,并能结合题意正确的圈一圈。
本节课创设小猴邀请朋友做客吃桃子的情景,让学生将6个桃分成两堆。大部分学生能够分出5种情况,让学生在这5种分法中,体会到将6个桃分成3个和3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接着让学生将8个桃每2个一份地分,操作感知可以分给几人,再次体会到平均分。最后让学生拿出12个桃,按每2根、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操作得出每次可以分成几份,加深对平均分的印象。
但在上课过程有以下不足之处:
1、没有注意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同
在学生将6个圆片分成两份,将8个、12个圆片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时,没有注意学生是怎样分的。有些学生是几个几个直接分成几份,有些学生是先一个一个分成几份,再将剩下的一个一个分到其他的几份上。在学生操作将6个圆片分成两份时,注意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从中间直接分成两份。在学生操作将8个、12个圆片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时,注意学生直接拿出几个为一份,分成多份。
2、 没有明确的指令
讲完情境后,让学生拿圆片操作时,学生只顾低头自己摆弄圆片,没有听或者听懂操作要求,导致在操作圆片时自己随意摆弄,没有按要求分一分。应该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要求学生每几个一份地分,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把几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
3、 缺少过渡语
讲完6个桃子分成两堆都是3个后,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然后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无法用圆片分一分,他们不知道这个问题表示什么意思,应该在讲完平均分后,让学生知道刚才是将6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吃,每只小猴分到3个桃子,那么6个桃子还能分给几只小猴呢,让他们吃的桃子数量相等?增加连接语句,让学生知道接下来要想想6还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