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渗透表达训练《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021-01-09 16:01:26)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市级课题成果性资料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评补栏

执教:肖文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搭船的鸟》

设计思路:

《搭船的鸟》是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这样的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由于“我”的留心观察,“我”在船上听雨,鸟的美丽,鸟的动作敏捷,跃然眼前,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本课属于本单元中的精读课文,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习习作的方法。

本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积累生活素材,做到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生字、新词、课文结构的梳理均在第一课时进行,因此,第二课时,我借助文本通过重点研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句,创设情景,让学生随文结合自己观察的物练习口语表达,并掌握观察的方法。感受“我”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目标:

1.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

2. 研读描写翠鸟外貌、动作的语句,积累观察的方法,能在随文阅读中运用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将观察到的自己身边的物,进行有序表达。

3. 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通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边学文,边归纳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运用作者的方法将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表达出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了《搭船的鸟》第一课时,知道了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观察了这只鸟?(板书:外貌  动作)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搭船的鸟外貌的部分)

1.谁都喜欢这一部分?(出示第二自然段)

 

 

 

 

 

 

 

 

 

 

 

 

 

 

 

 

 

 

 

 

 

 

 

评补栏

2.指名读,指导读好“彩色”“美丽”。

3.有哪些美丽的颜色呢?(表示颜色的词语用相同的颜色标出,指导读好“翠绿”“蓝色”“红色”)

4.这么多颜色,真是一只(  )鸟。(板书:美丽)

5.这么漂亮的鸟,是一只什么鸟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2)补充翠鸟的资料。

6.总结观察方法。

“我”去外祖父家的船上偶遇了这只鸟,被它的美丽所吸引,抓住了它的外形色彩进行了仔细观察,观察了它的头部颜色,观察了它的背部颜色,观察了它的爪子颜色,并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就是课文的第二段了。(板书:外貌颜色)

【设计意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总结观察顺序,让学生有观察的方法。】

7.借助课文,引导练说。

a.昨天,我们窗外也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都观察了它,谁记得它头部的颜色?身子的颜色?你还看到了它哪的颜色?

(1)       出示填空。

我看见窗外有一只(   )的小鸟,它的头是(    ),身子是(      )。它还有(         )。

(2)       出示填好的文章。

    我看见窗外有一只(普通   )的小鸟,它的头是(灰色的  ),身子是(  灰色的    )。它还有(一双亮亮的小眼睛,一直盯着我)。

b.你还观察了哪个小动物,试着说说它的外形颜色。

1)出示填空。

我看见过这样的(    ),它的头是(  ),身子是(      )。它还有(           )。

2)自由说。

3)指名说。

【设计意图:从课文到集体观察,再到自主观察,由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示范,让学生在反复的说中,掌握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的方法】

三、这只搭船的鸟不仅外貌美的,更是一只给了我们启示的鸟,让我们学会了抓住外形颜色观察小动物的外貌,接下来我们看看描写这只搭船的鸟动作的部分。

 

 

 

 

 

 

 

 

 

 

 

 

 

 

 

 

 

 

 

 

 

 

 

 

 

1.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读准“衔”。

2.出示第四自然段,红笔标注“正想着……一下子……没有一会……一口”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敏捷)

3. 出示第四自然段,红笔标注“冲……飞……衔……站……吞”等动作。

1)老师读句子。

    2)学生用手当作搭船的鸟做捕鱼的动作,体会动词的连续运用表现了翠鸟的动作敏捷。(板书:连续动作

    3)看图片,理解“衔”。

    4)区别“吞”与“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用手来当翠鸟,老师读文,学生做动作,在情景中,学生体会到连续的动作可以写出小动物的动作特点,同时理解了“冲”的意思。】

4.连续的动作写出了这只鸟的动作敏捷,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连续动作写出了这只小动物的动作怎么样?

出示描写乌龟的片段:

它藏在老墙的一块断砖的洞里,几天都不见它的小脑袋。下大雨了,它出来了,慢慢地从它背上的壳里伸出小脑袋。它昂着脑袋看雨,慢慢地爬到水里。

1)连续的动词有哪些?(红笔出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它的动作怎么样?

    2)这是一只什么动物呢?

5.扩展。

1)再想想昨天我们窗外的那只小鸟的动作。

2)出示句子,引导填空。

那只小鸟爪子( )抓着(),头(),轻轻地(),拍了拍(),呼呼地飞走了。

(3)       老师口述自己喜欢动物的连续动作。

(4)       请你说说你观察到的小动物的连续动作。

【设计意图:从文本的翠鸟,扩展到课外片段乌龟,再到集体观察的窗外小鸟,以及老师的观察示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的连续动作。由扶,到引,再到放,有序地提高学生地观察表达能力。】

四、    学习观察雨的句子,体会观察的方式——听。

老师太喜欢这只搭船的鸟,它让我们不仅学会了抓住外形色彩,

 

 

 

 

 

 

 

 

 

 

 

 

 

 

 

 

 

 

 

 

 

 

 

 

 

观察小动物,更让我们学会了抓住连续动作,观察小动物。

1.这只搭船的鸟,是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的外祖父家里去时在船上碰见的。

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

2.我是怎么知道下雨了呢?

出示: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3.昨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怎么知道窗外有小鸟?对,听到小鸟的叫声,我们听到的小鸟叫声有?

4.出示句子。

我坐在教室里,耳边不时传来“(   )”的鸟叫声。

       啾啾        叽叽       吱吱

5.总结:听听声音,也是观察的一种方法。(板书:听听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本对雨声的描写,扩展观察的方法:可以听听。】

五、总结观察方法。

这只搭船的鸟给作者的旅途带来了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观察的法宝。

(板书:观察法宝)

1.  外形颜色

2.  连续动作

3.  听听声音。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运用作者的观察法宝也观察了一只窗外的小鸟,也完成了一篇文章,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文章:

                窗外的小鸟

              窗外的鸟

我坐在教室里,耳边不时传来“(叽叽)”的叫声。

    我看见窗外有一只(普通   )的小鸟,它的头是(灰色的  ),身子是(  灰色的    )。它还有(一双亮亮的小眼睛,一直盯着我)。

那只鸟( 抓着窗户的栏杆  ),头(不停地摇摆着   ),轻轻地(一跳    ),拍拍( 翅膀   ),飞走了。

【设计意图:总结观察方法,将集体观察的三个片段成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收获观察的成果,同时掌握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方法。】

六、    总结激发。

一次普通的回乡,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作者遐想。一节普通的课,我们与一只不知名的鸟相遇,它带给我们惊喜。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美好景象,一片叶子,一只猫都会是我们文章的主旋律。

法国罗丹说了,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相信你们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些观察方法相伴,你们每个人都会是出色的小作者。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七、    布置作业。

运用这三个观察法宝,再次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板书设计:

                                       观察法宝:

                   外貌美丽            1. 外形颜色

     15.搭船的鸟                       2. 连续动作

                   动作敏捷            3. 听听声音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