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佰玥:当代值得收藏艺术家

(2017-11-22 12:09:12)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fa94516f946f87f90222b3cb1ff044a.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ede58426a299219a385e8a53b87a530.jpeg

刘佰玥,字容图,另署寿门人、香山居士。

1968年生于河南鹿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9年,中国画作品荣获第十一届河南省美展金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0年,被评为全国三十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花鸟画家。

其绘画主攻写意花鸟,兼擅山水、人物,并涉猎古典诗词、散文、书法、鉴藏等。近年,尤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艺理论有深入研究,作品化古出新,追文人风致,并形成独特风貌。

有《气韵散论》、《莲话十章》、《中国文人画史略》等学术论著。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8408c870aa2d1c1ee9f061470982fe5.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7651f9f879d8029d0722b353616c412.jpeg


人之一生,是讲缘分的,

人也好,物也罢,

俗话说的好: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ef86794859cc23a4fedf615d6bff2512.jpeg


“管鲍之交”、“桃园结义”的至情至义,与“高山流水、凤求凰”的知音难觅,皆是人之缘份使然。而人与自然的缘份莫过于陶翁与菊、逋仙与梅,米颠与石,周公与莲。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c84f19bbeba07d856599b1b3312baa3.jpeg


吾与莲是有缘的,这种缘不仅来自于生活中的欣赏,更多的来自于艺术上的倾心。画家作画,观察写生于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童年观莲,只知花好看,藕好吃;少年观莲,知道了扬万里;青年观莲,了解了周敦颐;而现在观莲,则让我悟透了人生,从而笔下之莲,不再单单为自然一物,更是心中那吉祥平和而又卓然不俗的灵性之花。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597cf21ccd34c84fcc2000978edbdfe.jpeg


写莲之难,不在形色,而在是否懂莲,能否懂莲,那是看心性和缘份的。可以自豪的说,在《莲话十章》一书诞生之时,我便称得上是一位懂莲的人了。

从文著书不同于作画,挥毫泼墨自有一番乐趣,而写作实是寂寞之道。唯心无旁骛,心静如水,方可探蹟勾深,悟得一二,浅浅之思托于言表,拳拳之情寄于篇章,若能与世有益,方不负殚精竭虑之苦,而这样的苦是值得的。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732dfc2c1f47b8a731b8e57da14ed11.jpeg


有人说:炎炎夏日,能让人清凉的,唯有六月的莲,这是一种心境。有心赏莲,便是不俗,赏莲之时,心际觉有凉意袭来,这便是用心了;若有爱心与悟性,人与莲是可为友的。濂溪先生因一篇《爱莲说》成为莲之知已,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句,算得上知己,而李渔曰:“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亦算是知已。而我若能以《莲话十章》成为莲之知己,那便是最值得骄傲的事了!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76d415c2554b744a3014d3471836416.jpeg


明代学者徐石麒愿以师事莲,台湾作家余光中愿以神事莲,而修行的佛家之人皆以佛事莲。我虽身处凡尘,不在莲界,而对佛家的敬仰是充满虔诚的。心中有佛,未必拘于形式,一心向善,多做于世有益之事,亦能坦然一生。


http://4951878.s21i-4.faiusr.com/2/ABUIABACGAAg1O7T0AUo6Mj1_wQw0AU49BU.jpg


我是一位内心不愿受太多约束之人,喜欢心灵的自由自在。说实话,当今能活的轻松实属不易,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无奈。若烦恼扰心,可看看出水之莲的绽放,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依然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优雅。道家说,这就是道;佛家说,这便是禅;而儒家说,这是君子之风。何谓君子,惟晓“儒家五常”,方可知君子之道。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5ece80210c0a409c5ae2739cb62de01.jpeg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确如此,若无奉献吃亏之心,宽容平和之怀,友情难以长久,因淡而致远,淡的不是友情,而是一个“利”字。当你为别人的“小气”或“不近人情”,而心生怨气之时,是否应该回头一想,我又为别人做了多少?心若释然,缘未远离,若依然如故,便情去缘绝。人间之事就是这样,聚散离合,皆因缘份,而又强求不得。若是无缘,便顺其自然,若是有缘,定要格外珍惜,知遇之恩,倾慕之情,莫逆之交,天作之合,得之即为福气。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0a28ef07aa870d4ec1c6b31861f259f.jpeg


中国人相信,人生之命在天,人生之福在修。板桥先生有经典之语:“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仔细品来,实饱含人生之至理,此境界唯与慧者道也!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d35c1af3157b700c623bcef0326a075b.jpeg


曾有这样一桩禅宗公案:寒山和尚问拾得和尚:“世上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其实,因果报应并非全是佛家思想,常读史书之人,无不明了。一心念清净,莲花处处开,书画之禅意与人生之禅修,皆有顿悟之化,吾因莲而近禅,得以有新的收获,实属幸事也!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163ce8809fdcf08a41d09d64f7099cb.jpeg


六年前,因乔迁新居,朋友赠莲花一盆,每日便可细细赏来,心情畅然,遂以“友莲居”为斋号。吾本画莲多年,今又以此书宏扬莲之文化,亦当是今生与莲有不解之缘吧!

丁酉仲秋于友莲居南窗


http://4951878.s21i-4.faiusr.com/2/ABUIABACGAAgn_-T0AUo_NaLxQQw0AU4zhY.jpg


http://4951878.s21i-4.faiusr.com/2/ABUIABACGAAgou-T0AUovIi2twQwqwU4gCA.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