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汶汛:画中意境与弦外之音

(2017-11-21 16:38:30)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fa94516f946f87f90222b3cb1ff044a.jpeg



潘汶汛曾说

“画,需要怎样被评鉴看待,古人评画所谓:能妙神逸,其实在古今中西,都可以通用。动人的作品跨越时光,纵然不同地域习俗文明,艺术是人类共性的语言。这些无论精致或古淡或粗犷或柔丽的作品,是否能经历时光与现实背景,依然撩动观者的心弦,具有某种深刻的共性,是来自俯仰宇宙,也来自最最细微的艺术家敏感内心。” 


画音心籁-读潘汶汛作品里的声之涟漪 

文丨梁庆 


潘汶汛说她忽然很喜欢“南音”这两个字,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喜欢。然而这两个字连同它们所携带的意境与想象,不经意间散溢出一言难尽的美感,让听到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心生欢喜。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60b587025a1b6e07ff5fe10e7e80c07.jpeg

潘汶汛

蔓生系列之白羊

纸本水墨设色

92×33cm 2017


“以雅以南”。南的本义乃是乐器,我们在此将之视为空间,则是一个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方位。南,因其向阳的意象,从而具有蓬勃的朝气和生机。南方有嘉木,“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初见潘汶汛的作品,其中所蕴之草木荣华首先会在视线里铺陈最初的生命气息,那些色彩连同某些来自遥远敦煌的意蕴,散发的却是她所在的江南的灵秀和温润,是江浙一带天落水的氤氲。落于草木间的禅与物,也无不洋溢着生命的旺盛天真,亦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轻微的物哀之美—— 在此,人与景致没有强烈的情感释放,而是恬淡或略有哀而不伤的欢喜,一如潘汶汛自己忽然无缘由地喜欢那两个字。也许正因具有悲悯之心的关怀,故而禅意顿起 ——“南无”,在此成为连接的共感,映照关联的佛心。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2b7d54613452ccf494e2c3b6a95cd95f.jpeg

潘汶汛

古音

纸本水墨设色

65×74cm 2017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2e71a2ae59fbf9738fa0e97049873ef4.jpeg

潘汶汛

白鹿潭

纸本水墨设色

30.5×56cm 2017


因着佛心,天籁既出。“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音,是时间,亦是物质(或意识)在时间轴上的变化与节奏,是肉眼所看不见的声波展现在时间里的空性。这超越视觉的不可执取的音,正因其空,所以有,而这种“有无相生”也更接近佛家的本义。潘汶汛的作品正是溶解于这流动的“无”之中,它既赋予时间以意义,同时也延展了作品的维度和气息,正是由于音的不可预期,因此产生了丰富的“灵视”(vision)。潘汶汛将“声音”写入画面,也在不经意间将绘画推向某种终极意义的思考——绘画是一种观看和感受的方式,它并非为了描摹所见或可见之物,而是为描绘更多不可见之见。“可感物、可见物应该说出什么是虚无——不多不少就是‘不可见的’虚无。”(梅洛·庞蒂语)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a8032951475886fcd23b9d95c87b5d6.jpeg

潘汶汛

蔓生系列之东方白鹿

纸本水墨设色

69×36.5cm 2017


可究竟什么是“不多不少的虚无”?这问题虽然无法一言以尽,却可以用来联结东西方庞大的视觉和观看系统,也因而可以论及东方艺术语境中的大化与融合。与西方的主客分离相比,中国的艺术向来不追求描摹清晰分明的状态,而是注重表达溶解的意象,从而接近某种有无相生的转换。在诗画里消解形象的边缘,其实正是延展有与无、形与似的空间,进而增强“不可见”的气韵生动。在此,潘汶汛画的也不是明确所是,而是隐匿,一如她早些年所沉浸流连的灵隐,可进可退,若隐若现。在她画面里流露的是淡然无求,随性潇洒。天地广阔随风飘扬,奥妙无尽的禅意和隐而不彰的丰富,将其对中国画溶解之象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5276a63ab427695ed8cc7d24ebc6a09.jpeg

潘汶汛

秀幽于秋

纸本水墨设色

235×680cm 2017


虽说潘汶汛画中的形象都来自于熟悉的记忆,但其实更是万物折射在内心的影子。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对她来说,绘画乃是写心,南音也是内心的镜子。其画中意境,是南方烟雨朦胧,亦是内心音律交叠,让我们在这个急速的时代里得以放缓,流连。潘汶汛的作品亦摆脱了语词解读的囹圄,将之归还给知觉本身,只靠直觉或顿悟唤醒超越形象层面的感知。那些一瞬一霎间的念想被无限延迟,一如芝诺之箭悠然悬于空中,缓慢得仿佛永远都不会抵达终点。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790d5755b9b87eb2468601bd096c63c.jpeg

潘汶汛

成双

纸本水墨设色

36.5×34cm 2017


所以回过头来再想想潘汶汛为何会忽然喜欢“南音”这两个字,确实没有特别的理由。也许只是心里忽然有了某个“音”的涟漪,顺着感觉一直向某处蔓延。这世界并没有太多真实,有的只是感受。在这感受的途中,潘汶汛的作品似乎永远未尽,只因还有更多的弦外之音。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17a9ebff88da450a864790406b62a4c.jpeg

潘汶汛

麓心

纸本水墨设色

75.5×85.8cm 2017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2f898c4fb8b5fe9568769cfaa011f40.jpeg

潘汶汛

仙鹤六 局部

纸本水墨设色

96×235cm 2017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b12c68342f03b6254e20d8750ea433b.jpeg

潘汶汛

1976年生于浙江杭州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

同年留校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2010年获中国美院国画系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810fdf08e0709adb39c0a8576cb8c60.jpeg


展名 『南音』—— 潘汶汛作品展

主办 信雅达文化艺术

承办 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

协办 美上美学

特别支持 SoLIFE家居

艺术家 潘汶汛

策展人 梁庆

开幕式 2017.11.19 14:30

展期 2017.11.19-12.12

地点 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

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750号信雅达国际A座2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