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舞蹈类节目迎来风口,六年后再出山的《新舞林大会》怎么做?

(2018-08-06 09:50:06)
标签:

杂谈

 

https://r/large/article/64a57f80be685f4b1b152bbf81dac7f0

如果说,东方卫视与灿星制作是在舞蹈类节目上深耕最久的频道与团队,应该无可置疑。

 从2012年的《舞林大会》最后一季到2018年的《新舞林大会》,这档时隔六年归来的经典节目竟然掀起比以往更高的热度。

https://r/large/article/85adfcc6b1491f51e9d313d30d160d6d

1号分析,这是因为当全民娱乐类型的歌唱类节目,经过了1.0时代多元化、2.0时代游戏化、3.0时代垂直化的开发后,无论是留给制作者的创意空间还是观赏者的兴趣空间,都已然日渐枯竭。因此,无论制作者还是观众都需要门类上的“文娱拓宽”、审美体验上的“文娱升级”,这就给舞蹈类节目在2018年创造下了发力的土壤。而已然在该领域中深耕多年的东方卫视与灿星制作,无疑是在持续多年的付出之后,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收获厚积薄发的果实。

那么,对于在舞蹈类节目中拥有老资格经验的东方卫视和灿星制作,他们怎么在这个风口之下、这个时机之下做好看的舞蹈类节目呢?又对正在发力期的舞蹈类节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参考价值?

https://r/large/article/a167ee05e14932ef3f19237b927fa149

重视类型发展阶段的多元化

从音乐类节目的发展史中,我们便可以分析到,一种类型的节目的发展,是有其阶段性规律的:来得太早,过于超前,没有群众基础的接受度;来得太迟,过于滞后,没有观众期许的新鲜感。

舞蹈类节目也是一样,即使东方卫视与灿星制作在此类型上深耕多年,但直至如今舞蹈类节目的也仍旧处于“科普期”,远远没有达到这一艺术门类已经成为国民级耳熟能详的类型,能够进行垂直细分类型的开发,或者进行游戏形式的附加——垂直化或游戏化的处理,反而会给正在培育期、科普期的观众带去认知障碍,对于此阶段的他们而言并不能带来非常心领神会的文娱体验。

因此,正在舞蹈艺术门类培育期、科普期的观众,需要的节目是经过“多元化”的处理。这个“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舞种的多元化,你在《新舞林大会》的节目中,几乎看到了舞蹈门类中最主流的各个类型,包括了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民间舞、拉丁舞、爵士舞等等,节目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便是舞蹈类型的大众科普、观众教育;

https://r/large/article/55dd3080b30499cb87628d5e706c82f5

其二,是明星舞者的多元化,《新舞林大会》是以专业舞者与明星舞者搭档的形式竞演,中国鲜有以舞蹈出名的艺人,所以也让节目得以更“出圈儿”地邀请各界的明星舞者,不仅有跟舞蹈关系似乎更近的歌手、演员,还有乔杉为代表的喜剧人,董力为代表的体育人。对于一个正在寻求尽可能大范围地完成大众科普、观众教育的节目而言,这种破圈的邀请明星舞者的方式,无疑是恰到好处的。

https://r/large/article/35336c560be121fa43b8e19c55c194b9

亦专业、亦养成的中间路线

通常我们看到的竞演类节目的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专业系的,一上节目便已经具备深厚功底,可以马上进行巅峰对决;其二,是养成系的,重要集中在少男少女偶像类型的素人养成,用一季的体量刻画他们的成长。

然而,《新舞林大会》的人物状态则截然不同,它是一个介于专业系与养成系之间的类型:

专业,是因为节目的人物由明星舞者与专业舞者构成,一方面,明星舞者基本都有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不是以舞蹈成名的艺人,所以对于舞台专业对于舞蹈非专业;另一方面,节目中的专业舞者代表了国内各大舞种的顶尖高手,他们占据了所有舞者的二分之一;

https://r/large/article/4348f6f863d6bc1fcd2114a4e6375453

养成,是因为虽然大部分的明星舞者都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但距离舞台级的舞蹈表演仍需要养成,但是,因为他们有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有已经形成的粉丝基础,所以养成的期限又比素人养成节奏快了非常多倍。

https://r/large/article/743b0c2ff40a72f88fca60d471e5f626

https://r/large/article/e84b75a351339e60b9c9fc4707dcd79e

而正是这样一种介乎于专业和养成之间非常微妙的关系,节目有呈现出了在许多节目中比较难得一见的面貌:

首先,它带出了更多理想主义的色彩。

秦岚说,来到这个节目,是为了敲碎自己;盛一伦说,他对舞者充满了羡慕、尊敬和崇拜,希望成为另一个自己;侯明昊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舞蹈作品,非常看重,为此甚至紧张到反胃;张靓颖说,她喜欢唱歌里的自信,也喜欢跳舞中的自由。

https://r/large/article/e6420056fa7da597baaa0debbe1a3cb7

https://r/large/article/375b3273f8be745e5996d3fcba09781c

此前的中国文娱环境,并没有给舞蹈这门艺术太多成名的契机。于是,来到这个舞台的人,要么曾经有舞蹈的底子、背景,却在多年从艺工作中逐渐放下,在此重拾;要么一直把舞蹈作为自己的兴趣乃至理想。无论作为情怀还是作为理想,明星舞者来到这个舞台上的状态,并非是基于专业性的一较高低,而更多是对自己情怀或者理想的一个回应,挑战自己、唤醒自己、战胜自己。这,无疑是竞技类节目中的一抹不一样的亮色,它的关键便是切中了竞技类型与艺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其次,它呈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真实性。

当一个竞技类节目的竞技点在于艺人的专业领域之时,为了维护艺人形象,就难免出现不少通过各种方法放大优点、弱化缺点的处理,比如修音、比如用剪辑掩盖掉竞演中的失误。

然而,由于《新舞林大会》只是在帮助明星们养成主业之外的一个“副业增长点”,便没有了那么多锱铢必较、小心翼翼地处理了。所以,它并没有任何规避明星舞者的失误:你看到,言承旭的卡壳,杨丞琳的失误,秦岚的跳错拍,汪东城紧张到手抖、忘动作,乔杉直言紧张得像在考试,侯明昊更是在第三期中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演出失误。

https://r/large/article/f5d12b64237ac7aff9717f28bc11b84f

https://r/large/article/aa473862f9904033d477e487e1c717b6

但是,这些不避讳的失误,反而让看了太多明星完美演出的观众,看到了艺人更接地气的一面:他们会紧张,他们会失误,但即使紧张到忘记舞步、失误到倍感惭愧,也要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就像第三期投票结束后,侯明昊又重新再跳了一次投票前失误的舞蹈,这种勇于承认失败,勇于再次挑战的应对方式,才是这一届观众更买单的。


可看性、传播性与公平性的三位一体

在第二期节目中,吴昕带来一支难度系数虽然不高,但是节目效果不俗的表演。金星便评价道,对于电视舞蹈而言,这就是一个好的节目。因为舞蹈比赛与舞蹈节目不同,舞蹈节目要通盘考虑服装、编舞、完成度、表演状态等等,而并不只是舞蹈技术、难度系数。

https://r/large/article/302a595b96c0bbd2e7709ebbc64cab93

这里,金星老师依然点出了舞蹈比赛与舞蹈节目的本质区别:舞蹈比赛重在追求舞蹈技艺实力高下甄别的公平性,舞蹈节目则重在追求可看性、传播性与公平性的均衡效果。一个成功的舞蹈节目,只要保证能够选出最优秀的舞者即达到了目标。然而,一个成功的舞蹈节目,却承担更多的价值功能:它必须有强大的收视魅力,持续吸引观众一个节目连着一个节目,一期节目连着一期节目地收看;它必须有强大的传播效果,要有值得讨论的话题、要有值得发酵的热点。

https://r/large/article/38a8704048a67c9babd13d81ed9c0bd1

所以,除了每个舞蹈节目的创作,需要兼顾可看性与传播性,它还必须运用赛制作为叙事线索,制造节目与节目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张力,以保证整个舞蹈节目的创作,具备可看性和传播性。因此,你看到了《新舞林大会》中,有很多新颖的赛制设计:

比如第一期、第三期出现的搭档选择,是服务于新式人物关系的建构。当我们看过太多明星作为导师、作为教练的节目,《新舞林大会》从一开始便颠覆这种程式化的任务关系,各界明星舞者要通过接受专业舞者挑选、考核、发问的“艺考”形式,来完成与此后搭档的初见面,这在身份认同和角色关系上便建立了与以往节目不一样的人物关系张力;

https://r/large/article/c03f0852949323d96e46838d6f9e96b5

又如在第二期出现的明星相互进行评分,是对应于上述我们说的“亦养成、亦专业”的节目性质。区别于专业性的竞技类节目的重点在一较高低,需要局外人的无论专家也好、观众也好的第三方无偏颇的评价体系,明星舞者在《新舞林大会》并不是纯粹的基于专业能力之争,事实上,他们带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的舞蹈功底进入这个节目,过于从专业的角度上进行审视未必是合理的。

https://r/large/article/c3385d2266222fa2cbd520c42e52a920

另一方面,明星舞者在《新舞林大会》中的关系一半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一半则是共同成长的同伴,所以,从这种同伴、同学的视角进行互相品评,反而是更合理的——这不但在制造更有互动的、明星之间的人物关系,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与话题性,也在对应于这种“亦养成、亦专业”的独特类型的一种更佳匹配的评分机制。


1号结语

厚积薄发,或许是形容《新舞林大会》再次归来,给予东方卫视与灿星制作最恰当的注脚。

https://r/large/article/1fceadb7530fb2be43f5757c79ee2416

深耕舞蹈类节目多年,他们积累下来的最宝贵的经验莫过于:

其一,对类型发展阶段的审时度势。既不操之过急,也不跟风滞后。因为了解舞蹈类节目在中国当代的发展阶段,于是以最初代的多元化方式进一步教育市场、培育观众;

其二,对类型表达方式的累积经验。由于舞蹈类节目中,舞蹈与舞蹈之间的关联性并不高,节目的言语表达也相对有限,因此,就更需要通过赛制的穿针引线,制造表演与表演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张力。

当然,对于舞蹈类节目这一正在探索中的类型而言,如何在可看性、传播性与公平性有均衡、更合理的结合,这不仅仅是要《新舞林大会》或者东方卫视、灿星制作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也是一个有意想要进入这一风口的所有团队所要更加予以重视的。

https://r/large/article/49064d632ef46c65adcae6d93b68e6ad



https://r/large/article/fa1ba303c7a7a294ec92bc6329dbd7a1

https://r/large/article/68a871083748f5b11f8e129b798c56e8

https://r/large/article/f0313460e6b4df74e19ec49787cd5f81

https://r/large/article/5973cc95f478d4a870a3fcb46f9c2e9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