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耿鉴庭先生印象点滴

(2023-04-14 20:49:32)
标签:

人物

耿鉴庭先生

分类: 人物传记
耿鉴庭先生印象点滴


得识耿鉴庭先生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时年将近七旬,中等个,留背头,四方脸,长眉毛,大眼睛,举止儒雅,说话慢条斯理,略带江南口音。

 

耿鉴庭先生印象点滴
耿鉴庭先生

耿先生家居西苑医院,隔三差五地到东直门院部办事,每次都要到我们编辑部来看一看,聊聊天,慢慢地熟悉了,聊的话题和内容也渐多。进而对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耿鉴庭先生生于1915年,卒于1999年,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医史学家、文献学家。其为中医之后,幼年即随其父耿蕉麓医,18岁开始独立应诊。20岁入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习,成为中西医融会贯通的医生。

由于其医术精湛,大名远传,1955年作为第一名医奉调进京,参与筹建卫生部北京中医研究院的工作,彼时耿鉴庭先生年40岁,是应征名老中医中最年轻的一员。进入中医研究院后,以其突出的才能为科研、医疗、教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耿鉴庭先生的一生中,70年临床实践经验,他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辅以西医手段,内、外、喉科兼治,疗效卓著救人无数并深入一线送医送药,1959年曾赴酒泉钢铁公司多地进行医疗服务,受到当地患者的欢迎

临床医疗工作中,犹善耳鼻喉科并以其经验先后编撰了《喉科正宗》《咽喉科传灯录》等著作。在喉科急症、重症、危症方面,有独特的建树其在急性会厌炎的疗法让患者免插管及气管切开之苦被传为佳话同时还创立了鼻科汤液十二法,著有《中医中药防治鼻病》一书,使中医鼻病的治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先生对耳病的研究独蹊径辟在治疗中毒性耳聋方面,提出——补肾解毒治疗,取得了卓著疗效

耿鉴庭先生在中医药文献和中医药文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中医研究院的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为起点,与北京图书馆协作,进而将全国60多家图书馆珍藏的中医书籍编成全国首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一书。

为了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先生多方奔走——吁请创立中医古籍出版社,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目标终于实现。出版社成立后,先生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为中医古籍的出版工作呕心沥血,使中医孤、善本的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得以实现

耿鉴庭先生的古文学养非常深厚,在中医界首屈一指。他身前经常给我们编辑部投稿,为报刊提供了高质精的稿件。在这些来稿中,诗词歌赋占绝大部分,还有篆刻等等。反映出耿鉴庭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儒医。

1989年,先生罹患疾病,此后的十年多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尽管重病缠身,但仍然抱病出席一些中医临床研讨及其学术会议。他的关门弟子刘穆伦女士经常推着轮椅往来于西苑医院和东直门院部,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最后的奉献。

1999年7月20日耿鉴庭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5岁。

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中医学家,从将近二十年的报纸合订本中遴选出先生的若干诗文奉飨读者。

 

《丁卯献辞》

 

岁逢丁卯,新春献辞。

管理升格,局设中医。

昌明绝学,奠此基。

以言本院,欣逢盛世。

广厦万间,景色增祎。

团结奋进,人人展眉。

科研诊治,成果累累。

预庆丰收,共傾一邑。

快著先鞭,赤兔奔驰。

 

《由张掖返酒泉》

 

东风知我欲西行,吹送征轺声。

地面浓霜如傅粉,树头初日带悬钲。

南来斑雁成阵,西注黑河甘更清。

农民歌且笑,积肥送种备春耕。

 

《放歌走嘉裕》

 

庚子二月,扬州烈属及民主人士徐笠翁世伯(兼市长)八旬荣庆,敬呈五言四十韵为祝。

 

朔气健游子  芜词贺耋翁  放歌走嘉裕  闻见不雕虫

山阜岗陵颂  九如重采风  瑞凝春蔼蔼  川至韵淙淙

龄比祁连永  人同紫塞雄  日华无限好  月色倍增胧

坚劲拟钢铁  苍高若柏松  柘枝舞康乐  羌笛奏

儿既成烈士  园多植血枫  池亭富花萼  堂庑列笙镛

博览观沧海  倾谈吐彩虹  萧疏白发  睗转青瞳

访古弗辞远  寻碑兴更浓  吴堂搜旧弩  随苑拾残铜

宝绘清河  图书邺架充  咏怀宗孝穆  交友得文通

染翰挥笔  登临喜弃节  怡情闲度曲  乐圣每衔钟

冒雨犹栽竹  提壶尝洗桐  树头欢众爵  篱落听鸣蛰

苏北推耆宿  学老农  剪蔬继郭氏  运慕陶公

趋侍常聆教  联吟屡酌醲  客心荣艺  雁足附诗筒

信手呈  樗材愧米工  取经留一载  在三冬

隔岁筵开玖  称觞典愈隆  拜泉亲酿酒  割掌自擒熊

美味携鸿  佳肴进驼峰  夜光杯灿烂  戈壁石玲珑

乳熊酥酪  毛织细线  敦煌唐壁画  屯戍汉泥封

玉印加镌蝠  再绣龙  奇珍共颐养  集梁雍

桃实云峦顶  灵芝雪谷中  甘州肥枸杞  肃府肉苁蓉

险壑搜岩蜜  深林选鹿茸  强身兼益寿  返壮又还童

远道申微意  长笺达寸衷  来年归万里  补祝醉淮东

 

《游佛子岭水库用于介翁半山亭诗韵》

 

路转峰回如翠微 潜鱼跃鸟高飞。

一泓天影开镜 万叠岚光冷滴衣。

众利咸兴欣杜患 群贤毕至乐忘归。

忽惊百丈泉奔涌 报到机人正启扉。

 

《祖籍宅院纪事》

 

余家原在扬州,宅后有小园半亩,抗战期间,园中华佗吴师承阁之旧屋,已遭毁坏,劫后,稍事整顿,补种修竹,园艺家陈步云先生见之乃曰:“何不改种萄,数年之后,其利必丰,况尙能药用,与君之业务有所联系。

萄入药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余尝依法用之,每获效果。

无何,余应卫生部之征,入京参与中医研究院建院工作,以致陈君宝贵意见未能实现。今逾卅余年,故里小园仍属于余,然杂树与蔓草丛生,思得暇返乡,加以芟整。

1959年予役酒泉,市之中心,有夜光杯厂,长门之上,雕萄图案为标记,市之广播,每晨必放以为主之乐曲——《春郊试马》,余闻此塞上之音,复睹其标记,观其室内悬图,忆及王翰凉州词,可慰客中之一时寂寞,手头虽无此佳酿,亦可望梅而稍止其渴。

数年前,于邂逅中认付君道义,客岁,君来予诊室,赠书一册,则其新著《庭院萄》也,回环雒诵,觉其立意佳,经验丰,既可供大种植之参考,更可作隙地生产之借鉴。付君又精于酿造,用传统方法以萄酿酒,并于书中详述其过程,读之可以仿制,能一举而数得,凡宅有隙地者,允宜人手一君文辞典雅,妙趣横生,亦庄亦谐,入情入理,可作园艺书读,可作科技书读,可作笔记小说读,其文章感染力之深,有非余之笔墨所能形容者。

君每利用敝室诊暇,来作清谈,因为述及扬州、酒泉往事,君知余将休致,乃主张同诣扬州,为余旧园设计重整师承故阁,并广为种植萄,以实现昔日陈翁之建议,余遂忆及渊明《归去来辞》名句,甚望早日得以偕行,亦两友白首余年之一重乐事也。扬地城建友人亦建议将“华吴之阁”修葺复原,为首二十四座历史名城,添一小小点缀。东先生诗云:“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希将浪漫主义之设想,化为现实主义之行动,望其似尚不奢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眼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