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人称代词中的儿化音

标签:
语言大同方言 |
分类: 说文解字 |

人称代词“儿化音”是大同方言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其意义是:经过“儿化”以后,进一步增强了人称代词尊敬的分量。通常运用在家族中小一辈对长辈的称呼上,也可运用在对客人或者师长既有身份者的称呼。这种“儿化音”往往在口语交流中使用,在书面语言中则不出现。
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仅存在于第二人称代词——您、第三人称代词——怹。例如:
【您儿】大同方言中不会出现单独的“您”字,张口表示尊重对方时就称呼“您儿”,如:“您儿来啦,可真稀罕,快上炕吃饭哇。”;若对方是复数多于一人时则要称“您儿们”。如:“呀咦,您儿们今儿走乏啦哇,快欢欢上炕歇歇。”
【怹tan儿】在大同方言口语交流中,可以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他”或者“他们”,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不含尊重的成分,就是一个普通的第三人称代词。当要对第三人称表示尊敬时,就要用“怹tan儿”,此刻的“他”字下边就要加上一个“心”字了,而且同时要加上“儿化音”,才表示有尊敬的语素在内。一般来讲,在使用“怹tan儿”时,第三者可以在交谈的现场,也可以不在现场,不在现场用此称呼更显得尊重对方。如:“‘怹tan儿’老人家可拿心哩,走到哪都怕添麻烦。”同样也可以用“怹tan儿们”称呼,如:“‘怹tan儿们’家孩子多,早些年日子过得可紧吧哩,这两年孩子长大了才好点儿。”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大同方言也处在变化之中,城市里的年轻人大多说普通话,只有农村中上了年纪的人还保留着“怹tan儿”或者“怹tan儿们”这一特殊的词语。由此看来,这类珍稀的词语继承成了难题,说它是语言的活化石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