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解红楼》〔225〕:辨谎记
(2017-11-29 09:33:57)
标签:
彻解《红楼梦》人文 |
《彻解红楼》〔225〕:辨谎记
━━《第五十四回》解读之一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那天,贾母看了一会戏,休息时有两个女先儿来说书,书名叫《凤求凰》。
贾母让女先儿先讲讲故事情节,女先儿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乡。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
巧提很,也叫王熙凤。
荣国府的王熙凤不当回事,反而大大方方地说:“怕什么,你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
可是,贾母却不高兴了,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
《庚辰本》该回回前批说:
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成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轴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庚·54F·ZⅡ2176)
《楔子》内怎么说的?
《楔子》中说“再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云云。”
作者两次批驳“佳人才子”,用意何在?
《王府本》回前批说提明白:
……会读者须另具卓识单着眼史太君一席话,将普天下不尽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齐抺倒。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縂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輙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府·54F·LⅠ0712)
作者借贾母之口辨谎,斗胆披露隐藏的涵义,置生死于不顾。
其涵义有二,其一:暗示王熙凤是男子,非女子。其二:《红楼梦》不是佳人才子书,不能只当小说来看。
《王府本》第22回有一条批语就说过:
作者倍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府·22F·LⅠ0467)
把《红楼梦》当小说看,立松轩称之为:“罪过”,值得我们深思。
高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