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21〕
(2017-05-05 08:49:25)
标签:
文化 |
高曰•《彻解红楼》〔21〕
二十一、冷子兴之谈
第二回回前有一首标题诗: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曹頫的回前诗同他的批语一样常常语焉不详,不知所云,“一局输赢”谁和谁的“输赢”?什么“输赢”?当我们弄清楚作者是曹頫后自然就明白了,是曹頫针对雍正抄家一事而言。
诗中含义如下:
你抄了我的家,我输了,但说明不了什么。“香消茶尽”之间,你和你的王朝就要衰亡,不信吗,听我给你说说看。
冷子兴,作者本人的意识形象,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其实就是曹頫细说《大清》“兴衰”。
立松轩批道:
由此,可知第二大笔是:“冷子兴之谈”
“冷子兴之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详列出一幅贾府家譜:
宁国公系
第一代,宁国公,演。
第二代,贾代化。
第三代,贾敷早死,贾敬。
第四代,贾珍。
第五代,贾蓉。
荣国公系
第一代,荣国公,源。
第二代,贾代善。
第三代,长子,贾赦;
次子,贾政。
第四代,
贾琏,(贾赦长子)
贾珠,(贾政长子,早死);
宝玉,(贾政次子);
贾环,(贾政三子)。
第五代,贾蘭,(贾珠遗腹子)。
这个家谱有几个看点:
1、五代人的偏旁部首为:水,人,文,玉,草。
第一代是水,第二代成人,第三代有了点文气,第四代为玉,第五代衰落为草。作者用意一目了然。
2、宝玉为何无大名?
许多人发现家谱中男性人人有大名,独宝玉无大名,为什么?
这里作者在暗示,宝玉与贾府不是一家人。
脂砚斋有条批语可证:
《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贾芸来看宝玉说:“叔叔大安了,也是我们一家子的造化。”
脂砚斋批道:
谁一家子,可发一大笑。(庚·26F·ZⅣ0578)
3、笔者根据立松轩的“绘一幅行乐图”的提示,找出贾敬,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环等都隐寓雍正,不讲代系,因此,“贾府家谱”是瞒人之笔,没有实际意义。
4、荣国府第二代代善是显真笔,努尔哈赤第二子礼烈亲王名字就叫代善,这里作者假中有真,让人捉摸不透。
代善,第二代,正是大清第二代之一,曹頫明目张胆,直书其人,可谓胆略过人。
5、作者本意并不是为贾府排序,而是在为《十二钗》排序,你能看得出来吗?
赤瑕宫神话中绛珠仙子道:“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宝玉排在第四代,黛玉自然也是第四代了,清帝第四代正是康熙。
6、冷子兴在述说贾家家谱前有一句话惊世骇俗,他说:“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是曹頫对大清十二帝发展趋势的一个总的评价,丁亥(1767)年后,畸笏叟写下一批盛赞道:
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甲·2F·JⅢ0131)
冷子兴在为贾府排序时,也提到女子,首先是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还有第三代的两个儿媳:李纨、王熙凤,顺便还提到黛玉。
所涉及的七个女子,全是一代人,平辈。
还有没提到的宝钗、湘云、妙玉也都是这一代人。只有秦可卿、巧姐二人比她们低一辈。
这里,“冷子兴”用了“瞒天过海”之计,十二钗的顺序被他瞒过了。
但,贾雨村最后一句话,却是点睛之笔,他说:“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
“正邪两赋”中人,主要指的是帝王,以上所谈之人身份不就一目了然吗?
2017、05、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