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22〕
(2017-05-06 08:08:29)
标签:
文化 |
高曰•《彻解红楼》〔22〕
第二回,写贾雨村革职后信步来到智通寺,阅《红楼梦》数十次,看到这里,总是漫不经心地翻了过去。
2016年11月再次翻阅到这里时,突然感觉到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插曲,短短196个字中大有深意。
1、意料之内与意料之外
书中写道:雨村: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
从批语中看意料之外是遇到了冷子兴,听到了他演说的荣国府。
是的,胤禛未登基前看上去似乎是志在园林,不料想却当上了皇帝,这是其一。
其二,是在此荒郊野外竟然会遇到一位老僧。
2、老僧,是谁?
这位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不过这只是幻像。
畸笏叟有一批点明说:
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甲·2F·JⅢ0128)
既证之后,他是谁?他就是雍正的死对头——曹頫的幻像。
请看脂砚斋之批:
“既聋且昏”,是翻过来的。(甲·2F·ZⅡ0084)
“齿落舌钝”,是翻过来的。(甲·2F·ZⅡ0085)
“翻过来的”,是相反的意思,用批语推翻书中原意。
同时,还暗示“老僧在那里煮粥”,“粥”,黄粱。“煮粥”,黄粱未熟,黄粱一梦,尚在梦中。
雨村见了,便不在意,脂砚斋有两批:
是雨村火气(甲·2F·ZⅡ0082)
火气。(甲·2F·ZⅡ0083)
两次点明“火气”,说明雍正时期尚处于上升期,沉缅于梦中不醒。
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出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甲·2F·JⅢ0129)
3、为谁一喝?
智通寺门旁的一副对联: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甲·2F·ZⅡ0079)
一部书之总批。(甲·2F·ZⅡ0080)
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甲·2F·ZⅡ0081)
看批语,似乎是在为自己一喝,其实这是瞒人之计,真正的目的是为“宁、荣诸人”一喝,也就是为“大清”当局一喝:眼前无路!
乾隆时期,将进入快速衰亡期,一一眼前无路了,想想今后怎么走?
4、谁为智者?又谁能通?
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甲·2F·ZⅡ0078)
脂砚斋触景生情,由“智通寺”联想到谁能解读《红楼梦》?遂提笔写下:“谁为智者?又谁能通?”
这里,脂砚斋再次强调了“智”,解读《红楼梦》,首先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它需具有:“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