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开题报告
(2017-09-13 15:59:05)音乐组小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性,培养儿童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感。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现状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培养教师运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奠定基础。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奥尔夫音乐在节奏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儿童的节奏感、音乐感受力、表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通过实验的前后测来体现。
(2)研究的内容设计及重点:
1、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学生在节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如何提高学生的节奏读、拍能力及创编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3、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4、如何在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奥尔夫教学方法参与课堂教学。
5、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行动中得到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总的思路:
1、了解教师节奏教学水平的现状及学生节奏能力的现状。
2、如何提高教师运用奥尔夫节奏法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3、为提高教师运用奥尔夫节奏法参与课堂教学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4、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5、如何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6、通过此项实践研究,探索出可以在我校推广使用的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操作模式。
(二)研究的思路和过程设计:
1、成立课题组。
2、加强奥尔夫音乐的学习、收集相关资料。
3、进行集中培训,领会奥尔夫理念、节奏教学模式。
4、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对学生培养研究前后,学生节奏能力的变化。
5、根据各年段特点设计方案,开展研究,积极探索出奥尔夫节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6、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音乐节奏教学活动方案。
7、运用边实验、边思考、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些阶段成果,如论文、经验总结、教学实例等。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善于抓典型、抓全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1)行动研究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当前我校音乐课的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节奏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目前学生在节奏能力上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
3、边研究边总结,整理个案研究的材料。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改有关论文。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从而热爱音乐。
本课题与其他课题的不同之处是:所有的实施过程都将会是教师自己亲自实践后进行总结出来的,非常有现实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案例
3、学生典型个案
4、论文
5、教学心得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现存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大有益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读、拍及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需要;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时间有保障。
3、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落实课题的组织管理,成立课题组,负责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及时交流并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6、邀市、区的科研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组成员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