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
贞:固守正道,忠于信仰和原则,坚定不移。
谅:本意是遵守信义。这里指小信,固执,坚持己见,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
子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宪问篇》14.17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是固执于小节小信。”
【学而思】
参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学而篇》1.13)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篇》4.10)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篇》8.13)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篇》13.20)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有德行的智者,说话不一定句句都守信用,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关键看是否合乎道义。)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后晋纪二·晋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邢州人也,父母在乡里,未尝供馈。后与张从宾同反,从宾败,奔广晋,范廷光以为步军都监,使登城拒守。杨光远访获其母,置城下以招之,彦珣引弓射杀其母。延光既降,帝以彦珣为坊州刺史。近臣言彦珣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帝曰:“赦令已行,不可改也。”乃遣之官。
【译文】以前,邢州人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父母住在乡下,没有受过供养。后来,李彦珣与张从宾一同反叛,张从宾失败,投奔广晋。范延光任用他为步军都监,让他登城拒守。杨光远查访抓获他的母亲,置放在城下来招降李彦珣,李彦珣用弓箭把他的母亲射杀了。范延光投降后,后晋帝任用李彦珣为坊州刺史。后晋帝的近臣说李彦珣杀母的恶逆不可赦;后晋帝说:“赦令已经施行,不能再改了。”便仍让他去赴任。
臣光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彦珣之恶,三灵所不容,晋高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于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