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颜渊篇》12.3司马牛问仁

(2023-09-04 08:31:03)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颜渊篇》12.3司马牛问仁

【注释】

司马牛:孔子的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提到过他,说他“多言而躁”。(有争议认为司马牛其实有两人,一个名耕,孔子弟子;一个名犁,恒魋[tuí]之弟。但自孔安国以后的若干人把两人并为一人。)

讱:出言缓慢谨慎,认真对待自己说过的话,不轻言。

一、说出的话,言而有信。

二、语言简练,措词简约,中心思想明确,别人容易理解。

三、行动在前,言语在后。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言行相随,言行一致。

《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zào]尔!”(日常道德行为方面,平时语言的谨慎方面,做得还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继续努力,即使有做得足够好也不敢把话说尽。言语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语,君子怎么能不言行一致呢?)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话谨慎。”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君子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做起来困难,言语能不谨慎吗?”

【学而思】

参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1.3)

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学而篇》1.14)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2.13)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篇》4.22)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4.24)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14.27)

【知识扩展】

《荀子·正名》:“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f]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彼名辞也者,志义之使也,足以相通,则舍之矣。苟之,奸也。故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之矣。外是者,谓之讱,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故愚者之言,芴[h]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tà]然而沸,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义者也。故穷借而无极,甚劳而无功,贪而无名。故知者之言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而不遇其所恶焉。而愚者反是。

【译文】君子的言论,深入而又精微,贴近人情世故而有法度,表面看来并不一致,实际上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道理。他使名称无误,言辞恰当,尽力表达他的思想。那些名称和辞句,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只要能够相互沟通思想,就可以了。那些不合礼义的标新立异,就是邪说。所以名称只要足以反映事物的实际,辞句只要足以充分地表达思想,就可以了。离开这个标准,就叫做故意讲那些艰难费解的话,这是君子所要抛弃的,然而愚者却拾取来当作自己的宝贝。所以愚者说的话,轻浮而且粗鲁,喜欢争吵又没有条理,七嘴八舌、声音嘈杂。他们搬弄各种诱人的名称,使用各种迷人的辞句,而他表达的思想内容却不十分深入。所以没完没了地假借各种名称和辞句反而抓不住主要思想,费力很大反而收效很小,贪求名声反而得不到名声。所以,智者的言论,思索它容易理解,实行它容易安定,坚持它容易立足;有所成就,必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不会遇到人们的憎恶;但是愚者与此相反。

荀子这一段话与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篇》15.41)意思相近,后世道家提出“大道至简”亦同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