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莫远忧
莫远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伯篇》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23-04-20 08:38:26)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子曰: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郭店楚墓竹简)

《泰伯篇》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注释】

民:民众,百姓。

由:同,是引导的意思。

知:通,暴力阻止,折服。

道:同

强:强迫。

【译文】

孔子说:民众可以引导,不能用暴力折服。

孔子说:民众可以引导他们,而不能用暴力去折服他们;民众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

【原解】

由:顺随,听从。

不可:很难。

【译文】

孔子说:可以让百姓跟随国家政策走,很难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而思】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问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中庸的理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被百姓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百姓不知道这就是中庸之道。《易传·系辞传上·第五章》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孟子·尽心篇上·第五章》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做了却不明白为何这样做,习惯了就不去深究其原因,终身运用却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大多人都是这样。)

【知识扩展】

《论语》民可使由之章新释

清华大学廖名春

《论语·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大焦点。近年以来,随着郭店楚简《尊德义》篇的面世,更是众说纷纭。

现在我们能看到此章最早的古注当数郑玄: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何晏《集解》: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朱熹《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但视民为冥,迹近于愚民,如此理解孔子,毕竟于心不安。这就是程子所谓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为此,后人做了种种改读:

一是在字下断读。如宦懋庸解为: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而所不可者亦使知之。这样,就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是在使字下断读。如王承璐就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四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五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五种断句能否成立?我们看看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楚简《尊德义》篇的记载就清楚了。

郭店楚简《尊德义》篇简2122说: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其注释裘锡圭按:道,由也。《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笔者曾指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语意非常接近。民可导也,从民可使道之出;不可强也,从不可使知之出。

如果承认笔者简文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对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知之的解释,那么,就会发现上述改读都是不能成立的。

承认简文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对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知之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不可使知之就是,其意义应该是强迫,而不是所谓知晓、明白。而《论语》不可使知之也应如此。

字为什么会有的义训呢?学人们鲜能做进一步的探讨。彭忠德则指出:之一义为主持、掌管,此处即当引申为控制、强迫之意。

有主管义自然没问题,但主管义与义毕竟还有距离,说当引申为控制、强迫之意,不但有点勉强,而且缺乏书证。更重要的是,以孔子有民众……不能让人管治他们之说,实在说不过去。如果孔子认为民众……不能让人管治的话,那就近于道家无为之说了,孔子也就成了老子、庄子了。儒家矢志于,作为其代表的孔子又怎能说民众……不能让人管治他们呢?可见这一解释是难以成立的。

笔者认为以为本字要说通字是不可能的,当另求别解。因此,颇疑非本字,当为字之借。王引之云:楔而舍之,朽木不知字宋、元本及明程荣本并同。自沈泰本始改,而朱本、卢本、孔本皆从之。家大人曰:作者原本作者,后人依《荀子》改之也。《晋书·虞溥传》而舍之,朽木不知所引,即《大戴礼》文。《晏子·杂》篇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知冲折冲。是古字通,故《荀子》作,《大戴》作

不可使知之读为,从音理和文献互用的习惯来看,是完全可能的。

《说文·艹部》:折,断也。本义是以斧断木,引申则有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之意。《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折冲曰御侮。孔颖达疏: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书·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陆德明《经典释文》:折,马云:智也。孔颖达疏:折断下民,惟以典法。又:哲人惟刑。孔安国传:言智人惟用刑。王引之曰:当读为之言制也。哲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刑也。上文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墨子·尚贤》篇引作哲民惟刑,正字也;,借字也。哲人惟刑犹云折民惟刑耳。其说是。折民制民,折就是制,就是用强力制伏、压伏。

因此,简文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当读作: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折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说老百姓可以让人引导他们,而不能让人用暴力去阻止、折服他们;老百姓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是引导,是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其义正好相反。由于义近,故简文以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当读为,导也。而当读为,义为阻止、挫败、折服。孔子是说:民众可以让人引导,而不能用暴力去阻止、挫折。这是正视民众力量而得出的民本学说,又何来愚民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