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文:文献知识。
莫: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大约。
躬行: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译文】
孔子说:“学习文献知识,大概我还能赶得上别人。践行所学,使自己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思】
《述而篇》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本章的“文”即是孔子所教之“文”,本章的“躬行”即是孔子所教之“行”,学习并践行所学,做到“忠、信”即是君子。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后还是要落到“笃行”上来,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学有所得之后,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践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方为君子。故,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别解】
孔子说:“论努力程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我还没做到。”
文莫:通“忞慔[mín mù]”,努力,勉力。
钱穆《论语新解》:文莫:有两义,乃忞慔之假借。《说文》:忞,强也。慔,勉也。
【知识扩展】
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才会有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的境界,而没有经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遇事就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
(注:在事上磨练,不是磨炼做事的能力,而是磨炼我们的心。在安静的环境下,心是安定的。在复杂的环境下,心仍然是安定的。)
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能不能守住淡泊宁静之志,必须经过富贵声色,充满诱惑的场合才能检验出来;是否有镇定如一的节操,要经过纷繁复杂的环境考验,才是真功夫。
《资治通鉴·后汉纪四·后汉隐帝乾三年(公元950年)》:丁亥,汝州奏防御使刘审交卒。吏民诣阙上书,以审交有仁政,乞留葬汝州,得奉事其丘垄,诏许之。州人相与聚哭而葬之,为立祠,岁时享之。太师冯道曰:“吾尝为刘君僚佐,观其为政,无以逾人,非能减其租赋,除其徭役也,但推公廉慈爱之心以行之耳。此亦众人所能为,但他人不为而刘君独为之,故汝人爱之如此。使天下二千石皆效其所为,何患得民不如刘君哉!”
【译文】丁亥(十九日),汝州奏报防御使刘审交去世。当地官吏百姓到朝廷上书,以刘审交生前有仁政的理由,恳求将其尸体留葬在汝州,以便能够侍奉他的坟墓,后汉隐帝下诏准许。汝州百姓相互聚集在一起痛哭,安葬了刘审交,为他建立祠堂,按时举行祭祀。太师冯道说:“我曾经做过刘君的同僚,看他的为政,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不能削减租赋,免除徭役,只是能推广公正廉洁慈善仁爱的心并且实行罢了。这也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别人不做而只有刘君一人去做了,所以汝州百姓如此爱戴他。倘若天下各地方长官都能仿效刘君的作为,何患不像刘君那样获得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