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仁篇》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022-08-07 13:51:45)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篇》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注释】

富与贵:富,富有;贵,指地位尊贵。古称有爵禄者为贵,无爵禄者为贱。

道:正当的方法。

处:安处其中。

[wù]:厌恶。

恶乎[w h]:古同,疑问词,哪,何,怎么。恶乎成名,怎么能成就君子之名呢?

终食之间:终,完成。吃完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造次:匆忙、仓促、紧迫、急迫、须臾。

颠沛:困顿挫折、颠沛流离。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安处其中。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讨厌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接受的。君子如果放弃了仁,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会背离仁,即使在最急迫的时刻也必定紧守仁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固守仁德。

【学而思】

君子心里要时时刻刻装着仁,做到里仁为美。无论是富贵与贫贱,还是顺境与逆境,都要心存仁厚,须臾之间都不能违背仁义道德。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说:富贵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过分、违背礼,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卫灵公篇》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知识扩展】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译文】孔子说:君子推辞高贵而不推辞卑贱,推辞富有而不推辞贫穷,这样动乱就会逐渐消亡。所以君子与其让所得的俸禄超过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宁可让自己的能力超过所得的俸禄。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译文】孟子说:希望显贵,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之处,只是没有好好思考罢了。人们平常所尊贵的,不一定是真正值得尊贵的。赵孟能让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尊贵,赵孟也能使他变得低贱。《诗经》上说:酒已经喝醉,德已经具备。是说让人满足于仁义道德,不希望人们仅仅贪吃美味佳肴。众所称誉的名望已经获得,就不要羡慕别人刺绣精美的衣服了。

 钱穆《论语新解》: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故谓之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