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教育内卷:看钱学森带娃
(2022-04-30 18:12:39)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 |
钱学森晚年时对儿子钱永刚说:“你小的时候,我实在太忙了,就顾不上你了。如果我们在一起一个星期就做一道题,不管是哪门学科,这样坚持下来,等到你上高中毕业,相信全国的大学都任你挑”。
俗话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只要悟透钱老这句话,就此远离教育焦虑。“和孩子一起做一道题”,看似简单,价值巨大。
1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孩子做题这就是“修行”,拿出一道题和孩子一起做,这就是“领进门”。
2 对“领进门”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杨振宁讲“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选定方向”。对于孩子的学习,最重要的也是把握“用功”的方向,有限的精力时间用到哪儿?
3 家长送孩子去上再多课外班,始终都是听老师讲课跟着学。给孩子出题让他自己做,再与他交流,小孩是在主动学。学习的本质就是“修行”自我提高,“跟着学”一定不如孩子“主动学”。孩子提高自学能力,不只是学习高效,他可以一生受益。
4 每一个星期给孩子提供一道题,需要费一点心思,出题人先要选题。不过,你若是依照现在流行语“多花一点时间陪读”,那是充当孩子学业的“督学”。“和孩子一起做题”,则是“多花一点时间导读”,当孩子学业的导师、领进门的师傅,不当督学也不当老师。学习一定是孩子自己在做的事。
家长学识水平有限,若是选题能力不足或做题能力不足,尽可以借用外援。
1 找书:从书店找“外援”,从那些世间好评的学习参考书中找习题,让孩子与参考书“交流”。
2 找伴:从孩子同学圈里找合适对象,让孩子拿题与伙伴一起做题,相互交流。
3 找高人:在自家亲友圈里找不同科目的高人,请他友情赞助,让孩子拿题去上门请教,越是高人越是愿意帮助谦虚好学的小孩。不必担心,这与教育部门任何规定都不形成冲突,纯家务事。
一方面,只要父母有心,天下无难事,只要合规律,功到自然成。另一方面,必须培养孩子爱读书,必须不把分数视为紧箍咒。书是最好的朋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钱永刚小时候,父母就很重视培养他的读书爱好。全家回国时,即使行李很多,父母还是带了很多各种各样精美的书籍回来。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钱永刚也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
相对于成绩,钱学森更在意培养小孩子良好的爱好和兴趣,高远的眼界。
有一次,钱永刚期末考试考了4分,满分是5分。他很满足,但老师却觉得,以他的资质和家庭环境,考5分不是问题,希望他能努力一下。钱永刚回到家,将事情讲给父亲听,父亲就只是哈哈一笑。等到下次,他拿到了5分,很开心地和父亲分享,父亲却只说了一句:4分也挺好的。
长大后,钱永刚才明白,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各种挑战。成绩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尽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