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教改:能不能学好语文?必须培养悟性
(2022-04-27 11:35:50)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 |
看孩子学习成绩,有的文科好,有的理科好,有的文理俱佳。彼此的差别,不在于学习方法、技巧,也不在于学习态度、兴趣。关键在于从小培养的悟性。
例如,数学讲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力,语文讲语义理解、审美想象力。人们在15岁之前好奇心最盛,在此阶段经历过一次次“开窍”,便成就了每个人的悟性:想象力。幼小阶段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很难有独立思考能力。
具体讲语文教学有两个重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1 怎样才能读出文章的妙处?
自古有一个固习:多读多背,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方法虽然是一些专家大力推崇,到了今天实在是古老笨拙。
好诗美文皆为动情之语,浸透审美之趣。古人囿于环境所限,读万卷书易、行万里路难,彼时理解文字之美,他们就只能靠多读多背。
今天要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你不妨带小孩去登黄鹤楼,在那里读一读崔颢的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何谓“空悠悠”?何谓“烟波江上使人愁”?登上黄鹤楼便无需更多讲解,观景人自会有他的联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在眼前,你会感觉诗人曾经站在自己的身边。人的脑洞打开,心灵开窍,很容易和诗人心灵相通,从诗人那里得到“美”的传承。
想一想,为什么画家、摄影家写出的短文都很美,写作不是他们的常务,但是审美情趣相通,缺少审美想象力的人成不了大画家、摄影家。吴冠中就说过:缺少了美感,单纯的“笔墨等于零”。
如是,摄影家可以多看一看美展,美术家可以多看一看影展,这也是提高自家专业创作水平的佳径。
2 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妙处?
写作与阅读有本质差异,阅读关注词义,写作关注结构,阅读能力强不等于写作能力强。
写记叙文有技巧:文有顺序,词要丰富,。
看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这两个技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再看欧阳修《醉翁亭记》里这两个技巧:“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写论说文技巧不同:说有立意,文字通顺。
始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批评大学生不会写论文,直至今天很多人还在抱怨大学生的语文没有学好。实际上,写不出论文的障碍不在“文字”而在“立意”。大学生若是没有动过脑筋深入专业研究,语文能力再强,依旧写不出好的论文。
论说文的“立意”水平出自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视野宽,有辩证思维,才能有好的文章立意。
举一例,面对作文题“假如大脑可以移植”,学生们想到:人的学识更丰富了,学富五车不再难,于是可以联想出丰富多彩的各种“硕果”前景。阅卷人发现有一篇文的题目是“假如大脑可以移植——又一棵带刺的玫瑰”,于是给了它最高分,因为此文想到了事物两面性:大脑移植有利也有弊。
培养人的哲学思维要在初中毕业之前,因为过了15岁,人们的好奇心锐减,观察世界会更多习惯于总结归纳积累经验,缺少了想象。此时才开始接触哲学,往往会感觉讲的都是弯弯绕车轱辘话,想“真懂”不大容易了。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审美想象力、哲理思维能力,这关系人的独立思维、人生境界。就此而言,不可以轻视学好语文的价值。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学好语文在于培养悟性,难者缺悟,悟者不难。有了悟性,背记变得容易,朗朗能上口;有了悟性,写作变得顺畅,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