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年代的《烟台日报》(四):不辱使命,成功报道两起重要涉外事件

(2022-10-19 15:56:24)

不辱使命,成功报道两起重要涉外事件

 

《烟台日报》创刊初期,烟台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涉外事件。一是194510月初发生的美国军舰企图在烟台登陆的事件,二是19475月发生的联合国救济总署外籍雇员轧死烟台人力车工人杨禄奎事件。在八路军总部、胶东军区、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烟台日报》及时、准确、有理、有力、有节地全程报道了这两起事件,与全市军民一起挫败了美军登陆企图,按解放区法律惩处了外籍肇事者。这两起发生在解放区的重要涉外事件的成功报道,提高了党报的威信,增强了民族自尊,在我党领导的解放区外交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4510月,美国军舰以保护侨民利益的名义企图在烟台登陆,高峰时芝罘岛至崆峒岛之间的海面上停泊着5艘美国军舰,市区上空经常有美国的飞机低空掠过,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阵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美国人替国民党军队来占地盘的。经历了8年全面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站起来的烟台人民是决不答应的。烟台民众在与美国军舰隔海相望的海岸街一带举行抗议集会,部队和民兵积极备战,刚刚创刊不久的《烟台日报》立即投入紧张而有策略的报道。

当时美军是友军,还不能撕破脸皮,斗争只能是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报社根据上级部署,密切配合这场特殊的斗争。一路记者及时报道群众集会抗议的情况,另一路记者随我方谈判人员或在岸上、或登上美国军舰,报道谈判进程。副总编辑宋兹心作为唯一的记者参与谈判报道。当时,《烟台日报》的前辈们刚刚从解放区进入城市,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穿的都是解放区的土布衣服,但又不能让美国人看不起我们,报社就从一个有钱人家里借来一件旗袍作为宋兹心的工作服。第一次看到同事穿上旗袍外出采访,同事们都说她从土包子变成了洋包子。 这件事若干年后还成为人们的谈资。

考虑到斗争形势严峻,报社的领导们作了最坏的打算,报社留下一支精干的队伍,继续在市区坚持办报,其余人员撤到市郊,作为第二套班子,准备在美军占领烟台后继续出报。社长于大申留在市区坚持工作,他对留下来坚守市区的同志们说: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如果被关、被杀,要不辱使命,不给共产党丢脸。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下,烟台军民终于挫败了美军的阴谋。在这场严峻的斗争面前,《烟台日报》的前辈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1947523日下午540分,联合国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外籍雇员史鲁域祺,驾驶一辆中型吉普车将正常行驶的人力车工人杨禄奎撞飞,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事后,史鲁域祺试图逃逸,被在附近执勤的我军战士控制。事件发生后,自525日至714日的51天时间里,《烟台日报》共刊发各类稿件54篇。其中消息38篇,通讯6篇,社论1篇,短论2篇,意见、 建议2篇,杂感5篇,全方位地报道了这起外国机构外籍雇员轧死中国人力车工人的事件。最后,肇事者史鲁域祺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外国机构登报赔礼道歉,赔偿抚恤金255万元(解放区北海币,约合3400美元),出殡时联合国救济总署的代表李普尔为杨禄奎牵绋拉幡。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在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在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面前,习惯了趾高气扬的外国人不得不低下他们高贵的头。在这次涉外事件中,报社的前辈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党和政府代言,为人民代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杨禄奎事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多次报道,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通讯社也相继作了报道,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时正在烟台采访的美国合众社女记者葛兰恒在文章中写道:美国人为了轧死一个中国苦力而作公开道歉,在中国许多世纪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参与处理和报道此次事件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领导骨干。当时的市长姚仲明、驻军首长仲曦东后来都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参与过杨禄奎事件报道的记者纪兆璞后来担任过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的司(局)级领导职务,这些安排应当不是巧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