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年代的《烟台日报》(五):总结经验,踏上南下征程

(2022-10-19 16:01:43)

总结经验,踏上南下征程

 

1947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9月,国民党军队逼近烟台。根据上级部署,烟台日报社主动撤出了烟台市区,转移至牟平县石字岘村(今属乳山市午极镇)。报社工作人员分散住到村民家中,对外封锁消息。先辈们在这里架设电台,收听新闻,继续坚持办报。没有铅字,先辈们就刻钢板;没有印刷机,先辈们就用油印机,继续坚持办报,直至194712月停刊。

这时,正赶上解放区开展三查三整(查阶级、查思想、查作 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整党运动。结合三查三整,报社全体人员在石字岘村进行了创刊两年多来第一次认真、系统地总结。

1948122日,社长兼总编辑于大申代表报社作了《烟台日报两年来之工作总结》。全文约4万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编辑工作; 第二部分,采访工作;第三部分,通联工作;第四部分,发行工作。各位副总编辑也对分管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随后,各部门展开总结讨论。总结工作前后进行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20059月,烟台日报社举办庆祝《烟台日报》创刊60周年时,当年参与创刊的部分老报人于逢源、张克臣(电台译电员),老报人子女于友先(于大申之子)、李晓群(宋兹心之子)等一行人来到了石字岘村,在当年报社进行集中总结的大房子(一户地主家的房子,正屋尚在,厢房及院墙已不存),在曾经住过的老房东的炕头上,他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19483月初,报社接到上级指示,大部分同志(20余人)编入南下的中原支队新闻大队,于大申任新闻大队副大队长。在于大申的带领下,向新解放区挺进。

19488月,于大申带领的新闻大队到达中共豫西区委所在地鲁山县城,负责创办《豫西日报》,于大申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492 月,于大申又奉命到创刊不久的《开封日报》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同年61日,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创刊,于大申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直到1954年离开报社,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于大申对烟台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因为他在这里带领同志们创办了我党解放区第一份沿海港口城市党委机关报。 19842月,于大申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南郑州逝世,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骨灰撒在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烟台和蓬莱海面。

随军南下的烟台日报社前辈们有的随军南下,成为随军记者,大部分人员陆续分散到河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工作,成为这些地区新闻和出版战线的领导骨干。

创刊于战争年代的《烟台日报》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解放区沿海城市党委机关报,《烟台日报》的办报实践为我党的新闻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领导骨干,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持的“党报党刊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研讨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